玛莎拉蒂降价54万背后 豪车市场迎来重构时刻
展厅里灯光柔和。那台曾经需要加价排队的玛莎拉蒂Grecale Folgore,如今安静地挂着35.88万元的价牌。销售顾问刷着手机,等待今天的第三组客户。而在不远处的鸿蒙智行展厅,五台试驾车同时出动,依然无法满足络绎不绝的看车人。
价格防线正在崩塌。
玛莎拉蒂的电动SUV从89.88万降至35.88万。这不是特例。凯迪拉克XT4进入15万区间。捷豹XEL限时15.98万。奔驰E级优惠后不到40万。传统豪车的价格体系,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海啸。
数据说明一切。2025年前10月,宝马销量降至43.9万辆。奔驰38.9万辆。奥迪和特斯拉同样下滑。超豪华市场更不容乐观——玛莎拉蒂2024年在华仅售1228辆,同比暴跌70%。
为什么还在降价?因为不降价,更卖不动。
郑州汇升奔驰的销售坦言:“我们新能源车型占比不足8%,远低于厂家要求的20%红线。”被取消授权后,这家店只能转向售后业务。而鸿蒙智行的销售周末要接待200多组客户,“很多都是从BBA转过来的”。
差距在哪里?不在发动机,在芯片。
智能座舱成为分水岭。问界M9的15.6英寸中控屏、理想L9的交互体验,都建立在高通骁龙8155/8295芯片的基础上。系统响应达到毫秒级。支持四音区精准识别。能理解“我累了”这样的复合语义。
传统豪华品牌呢?语音识别仅支持基础指令。菜单层级复杂。驾驶员注意力分散风险较高。这不是配置高低的问题,是代际差异。
智驾技术差距更大。国产车型普遍搭载多颗激光雷达、11-12颗高清摄像头。问界M9配备4颗激光雷达,城市道路自动驾驶通过率超95%。更重要的是季度级OTA迭代,理想AD Max一年内升级4次,不断解锁新能力。
传统豪华品牌?系统更新周期长达1-2年。受限于全球平台节奏,难以快速适配中国市场。
三电系统同样如此。蔚来NT3.0、小鹏SEPA 2.0等专属纯电平台,让轴距利用率提升15%。800V高压平台实现10分钟充电续航增加400km。这些,都是传统车企需要追赶的技术门槛。
但需求还在。BBAT四大品牌前10月总销量仍维持在240万辆以上。说明高端消费市场依然旺盛。变的不是需求,是需求的方向。
以前消费者买豪华车,看品牌积淀、机械素质。现在更看重智能体验、使用价值。92%的30万以上预算用户,认可至少一个中国品牌属于高端范畴。这种认可,建立在实打实的技术优势上。
转型已经开始。宝马携手Momenta打造中国专属智驾。奔驰下一代CLA将搭载L2++无图高阶智驾。奥迪与华为乾崑合作推出ADS 3.0车型。传统豪车巨头们,终于开始认真对待这场变革。
玛莎拉蒂的54万降价,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当性能因电动化而变得廉价,当豪华被智能化重新定义,整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坐标。
那个靠品牌光环就能溢价的时代,正在远去。新的竞争逻辑已经清晰——技术体验定义价值,智能配置决定溢价。这场重构才刚刚开始,而每个人都是见证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