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油上亿吨涌入中国,却突然禁售中国卡车,普京此举暴露俄罗斯一致命缺陷!

俄乌冲突之后,西方那些汽车巨头们,像福特、大众、丰田和雷诺,集体离开了俄罗斯市场。这下可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缺,直接摆在了中国汽车品牌面前,一个难得的机会。

特别是重型卡车领域,中国车企抓住了这个空档。凭借出色的性价比,中国卡车很快在俄罗斯扎下了根。

到2023年,“汕德卡”重汽的这款车,顺利通过了俄方的各种认证。再到2024年,它更是直接冲到了俄罗斯重卡销量的第一名,势头非常猛。

卡车突然被“刹车”

俄油上亿吨涌入中国,却突然禁售中国卡车,普京此举暴露俄罗斯一致命缺陷!-有驾

可谁也没想到,7月31日,事情突然变了。俄罗斯政府毫无预兆地宣布,要禁售中国四大卡车品牌的九款车型。东风、福田、一汽,还有重汽,这些卖得正好的牌子,一下就踩了急刹车。

巧合的是,同一天,中国海军的“绍兴舰”正抵达海参崴,准备参加一场联合军演。这个时间点,很难不让人多想,是不是背后还有什么别的因素。

俄方给出的官方理由,听起来都挺“技术”的。他们说这些车“刹车性能不足”、“行驶噪音超标12分贝”,甚至还有“缺少后部防撞结构”和“未安装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等问题。

禁令下的“技术”考量

俄罗斯工贸部长阿里汉诺夫说得尤其严厉,他直接点名,这些车“根本不能允许其上路”。这番话,听着是给禁令找足了技术借口,也让中国企业很难当场反驳。

更让人头疼的是,俄罗斯不光不让卖了,还要求把已经卖出去的相关车辆强制召回。关键是,他们没给申诉的渠道,也没说清楚怎么才能整改。这等于直接把中国车企在俄的生意给停了,损失可想而知。

这事儿还不是个例。你看今年,俄罗斯对进口汽车搞出了一系列“系统性壁垒”。比如,从10月起,进口汽车的报废税就要提高到85%。这一下,进口车的成本直接就上去了,明显是为了扶持他们自己的产业。

关税大棒抡起来

而且,这报废税还不是一次性的,明年1月开始,每年都要往上涨。这摆明了是要告诉大家,以后想把车卖到俄罗斯,门槛会越来越高。

俄油上亿吨涌入中国,却突然禁售中国卡车,普京此举暴露俄罗斯一致命缺陷!-有驾

从8月起,俄方又加了一项附加税。按进口车在俄罗斯的售价和海外售价的差额,再收50%。这无疑是在进口车的价格上,又压了一块大石头。

最近,也就是从7月开始,所有进口车辆都必须在俄罗斯本土,进行为期一年的认证测试,这测试的费用还翻了一倍。这一连串的动作,都让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变得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

俄方甚至给出了最后期限,9月30日。到时候,不符合新规定的中国汽车,直接在海关销毁。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警告,更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

生意场上的变脸

这一系列禁令下来,影响立竿见影。中国卡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一下蒸发了27.6%。对中国车企来说,不光是销量没了,在当地的市场布局和未来发展都受到了打击。

从经济账上看,这次禁令预计会影响中国对俄15亿美元的汽车出口。这还没算上产业链上下游,预计有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会受波及。这数字可不小,它暴露了中俄经贸关系中一些藏着的问题。

俄罗斯副总理博恰罗夫之前就抱怨过,“中国产品挤占俄市场”。这话一说,其实就点明了俄方高层对本土产业被冲击的焦虑。尤其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他们对本国经济的保护欲显得更强。

你看今年头几个月,中俄贸易额其实是下降了6.9%,中国对俄的汽车出口量更是下降了16%。这数据挺说明问题的,虽然政治上互动频繁,但经济上却有点“政热经冷”的意思。

俄罗斯的“两难”

俄油上亿吨涌入中国,却突然禁售中国卡车,普京此举暴露俄罗斯一致命缺陷!-有驾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分析说,俄罗斯这么做,是在“经济民族主义”和“现实需求”之间找平衡。一方面,西方制裁后,他们确实需要中国的商品和技术来填补空缺。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想保护自己相对脆弱的工业基础。这种心理,让俄罗斯在对待中国经贸合作时,显得有点摇摆不定,没有特别清晰的一致性。

专家们觉得,这说明中俄经贸关系要进入一个调整期了。未来的合作,可能需要更细致、更有策略性。对中国企业来说,在俄罗斯投资和发展,得做好面对更复杂环境的准备。

俄罗斯对中国在战略上的需求,和他们自己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在这次卡车禁售事件中看得一清二楚。这种“我既要你帮我,又要防着你抢我饭碗”的心态,其实也暴露了他们自身的经济困境和产业脆弱性。这让他们在依赖外部的同时,又不得不时刻警惕潜在的冲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