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路上跑的手动挡汽车越来越少了? 数据显示,手动挡新车销量占比从2017年以前的近50%锐减至2024年的不足4%,甚至有的报告指出2022年这个数字就已低至4.8%。 自动挡和新能源汽车几乎统治了市场。
驾校里考C1驾照(手动挡)的人依然不少,C1驾照也丝毫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迹象。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难道大家考的驾照以后都没用武之地了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那些你可能没想到的实在原因。
手动挡车型确实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回想十年前,手动挡车型还随处可见,如今却需要“刻意寻找”。 这种变化在近几年尤为明显。 立鼎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手动挡占比自2015年开始以每年约30%的速率下跌。
2015年时手动挡车型占比约45%,2019年只剩25%,2022年手动挡新车的市场份额仅剩4.8%,且基本都是15万元以下的车型。 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进一步降至不足4%。
自动挡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是首要原因。
现在的自动挡变速箱,无论是AT、CVT还是DCT,换挡都越来越丝滑,甚至比一些新手开手动挡还聪明。 重要的是,价格已经不再是门槛。
国产自动挡车型,如长安逸动、吉利帝豪,价格已经低至6-7万元,与手动挡车型基本持平。 早期自动挡变速箱可能只有4个前进挡,而如今标配是7-10个前进挡,不仅平顺性好,油耗也甚至可能低于手动挡。
电动化浪潮给了手动挡“致命一击”。
纯电动汽车根本不需要传统的多档位变速箱,电机的高转速足以应对各种车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也主要依靠电驱。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直接从结构上淘汰了手动挡。
驾驶体验和适用人群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在城市拥堵路况中,开手动挡堪称“体力劳动”。 有研究指出,在城区道路驾驶手动挡车型,每百公里需踩离合器约950次。 这对追求便捷舒适的广大通勤族,尤其是女性消费者而言,自动挡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手动挡车真的完全消失了吗? 并没有。
它只是退缩到了某些特定的细分市场。 在一些经济相对较弱的县城或农村地区,手动挡因购车价格更低而仍然受到欢迎。 商用领域则是手动挡的一块坚固阵地。 小型货车、客车、工程车、面包车等“干活用的车”,手动挡占比很高。
例如五菱宏光这类热门面包车,手动挡的销量占比超过60%。 原因在于这些车辆需要经常跑、拉重货,工作环境较差,手动挡变速箱被认为更皮实耐用,维修成本也更低,据称仅为自动挡的十分之一。
甚至在一些追求极致驾驶乐趣的性能车或跑车领域,手动挡作为“情怀的象征”而被保留,虽然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小。
既然手动挡车这么少了,为什么考C1驾照的人还那么多,而且交管部门也不取消C1照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现实。
首先,C1驾照是一张“万能通行证”,覆盖范围更广。 根据规定,C1驾照的准驾车型包括:小型、微型载客汽车(9座及以下)、轻型、微型载货汽车(总质量4500KG以下、车长6米以下)、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
最关键的是,持有C1驾照不仅可以驾驶手动挡(C1)车型,还可以合法驾驶自动挡(C2)车型,以及C3(低速载货汽车)、C4(三轮汽车)的准驾车型。
反之,如果只考了C2驾照,那就只能开自动挡小车,一旦遇到需要开手动挡的情况,比如帮朋友挪个车、临时开一下单位的手动挡小货、或者租车时只有手动挡选项,那就只能干瞪眼,属于准驾车型不符,会面临严厉处罚。
再者,驾校行业的现有结构和经济考量也支撑着C1驾照的存续。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很多地区,考取C1驾照的费用反而比C2要低。 这似乎与C1学习难度更高相悖,其背后有合理的商业逻辑。
驾校的手动挡教练车购置成本更低,维护保养体系非常成熟且相对便宜。 整个驾培体系,包括教练、教练车、考场设置、教学流程,几十年来都是围绕C1驾照建立的,形成了巨大的沉没成本和运营惯性。
突然转向以C2为主,意味着驾校需要投入巨资更换自动挡教练车、重新培训教练、改造考试场地,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转嫁到学员身上,导致学车费用上涨。
事实上,一些地区推行计时培训等新规后,学车费用已有明显上涨,C1驾照学费可能达到6000元以上。 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实惠的C1驾照自然保持了其吸引力。
最后,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涉及数亿人的证件管理,任何变动都需要极其审慎。 如果取消C1驾照,那么现有持有者的驾照如何转换?
是全部自动降级为C2,还是需要重新考核? 这将是巨大的行政管理难题。 交通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全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大,不能仅依据一线城市自动挡普及率高就做出一刀切的决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