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这次宣布全球召回33.1万辆车,主要是启动电机腐蚀问题,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这部件怎么就那么脆弱?启动电机,这玩意儿本来就是给你点火的,日常暴露在潮湿路况里的,难道研发团队没提前算过这种进水风险?(体感,不确定)
我记得几个月前在修理厂碰到一个熟悉的老哥,他说,你知道吗?我那辆2017年的宝马,听说那批次发动时有_DELAY_(打不准的延迟词),结果发动困难,修理师傅都说可能是启动电机问题。这话让我倒是头一次真正听到启动电机腐蚀这回事,不是只停留在新闻标题里。
说到数字,你别觉得这种33万辆听着多大,其实细分到每年生产的车型来算,2015到2021年这7年,平均每年可能影响4万到5万辆吧(估算并有限样本)。宝马这些年产量确实不少,但这比例也不是特别高。重点是,这缺陷耐看吗?
美国市场上影响大约19.5万辆,德国13.6万辆(官方数据),很明显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国家,多多少少说明了供货链和市场覆盖的关系。咱们倒是想问,为什么像中国或者其他地区真没什么消息?到底是生产批次差异,还是供应链分布导致的?这点宝马没说清楚。
我也听朋友调侃,大家都在说,这样大的召回,一般国产车能不漏?但宝马毕竟是百年品牌,不,大厂。它不是没担当,这次还挺及时通知的。相比2024年还因为刹车系统故障召回150万辆,同样给整得挺大,刹车问题直接关系安全,让人更谨慎。那刹车系统问题是德国大陆集团的供应商锅,供应链上的锅也不是出一次能改一辈子,得一步步去瘦身改进。
对比下同价位的奔驰和奥迪,这启动电机问题好像少见。但实际体验告诉我,奔驰更多是电气系统整合精细点,耐用性更好。奥迪则稍微偏运动调校,起动机与电控系统配合上需要更常维护。你说,谁家起动机更容易脆?我之前见过奔驰车主吐槽更换启动机太麻烦,备件贵。不过同价位里宝马的维修范围广,起动机换起来反倒还算便宜(体感依厂区不同)。
研发视角看这事,好比你家厨子准备一顿大餐,配料买贵了,不想变质,倒是没好好防潮。启动电机在车里的环境更像厨房边上的水槽区,湿气大,防护不够,生锈(腐蚀)也就走进厨房了。厂家该考虑多做一道防水膜或者换个材质,这点儿小改良赚钱不多但能提升用户体验。只现实是厂家经常瞄准成本和交期,细节优化多少会让步。(这是我没细想过的,没准内部供应商那个材料成本涨价太多)
说到这里,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条不起眼记录:2019年宝马一线技工私下说过,启动电机模组的防护措施在年底才有改进方案,早期车型确实没怎么严控。说明这腐蚀缺陷存在时间可比想象中久,用户多半是碰运气,这很让人烦躁。
你们有没有发现,常年开宝马的车主往往对维修周期和配件价格特别敏感?我有时都替他们嫌麻烦,这启动机坏了,没个快修又得拖时间。市场上很多车企宣传维修无忧,实际上这类技术故障的背后,隐约透露出供应链压力和研发重心的尴尬。
前面说这些缺陷大概要每年影响几万台,是有点大了。回头想想,宝马召回名单涉及车型不算齿轮厂批量缺陷,更多是零件在特定环境下慢慢露怯。大批量召回,算是极端标准下的筛查。其实大多数启动机腐蚀问题不会马上着火,更多是逐渐恶化,也就是隐形炸弹。这样我就得收回之前说脆弱的说法,它其实也有个寿命曲线。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倒是好奇,召回通知如何快速覆盖那么多人?车主又愿不愿意去维修?这种维修方便性,也不太好量化。宝马能不能搞个上门换启动机服务?还是得去4S店排长队?(生活中汽车维修,麻烦的事多了去了)
顺便问一句,你身边有人因为启动不良换过电机吗?修理行说换一套启动机成本得在4000元左右(非官方价,估算值),这价格对普通车主来说,有没有点心疼?
工业供应链就是一场博弈。零部件供应商要拿货币厚脸皮,汽车制造方要逼着质量更好但成本不能太高。厂里说质量第一,话糙理不糙,但在实际研发过程中,这东西更像是给皮带松紧带扣找平衡。你越强求它轻薄,耐腐蚀膜就越贵,这成本往用户转嫁就尴尬。又没人买车的时候会送滤水器。咳,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想这次召回,有点像是车企对自身脆弱点的一次照镜子。有时候名字响当当的品牌,也会有自己建不起的小棚子,只能靠补漆和修补走过。这不由让我想,等下次五年或者十年后,说不定还会有啥零件接力出现新痛点,只不过27个月的质保期让大多数人并不关注。
你说,这种故障和召回频次真能让车主心里踏实么?还是说,汽车行业本身就只能靠一次次补救死灰复燃?窗边那台老旧宝马的发动机盖上,还留着谁不知道的点点斑迹。你看得出来它过去的故事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