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预算买家轿,4.3L油耗的比亚迪DM-i竟然败给了日产这台“假电车”?老司机深度拆解6款热门车型的技术内幕

15万预算买家轿,4.3L油耗的比亚迪DM-i竟然败给了日产这台“假电车”?老司机深度拆解6款热门车型的技术内幕

说起来也巧,前两天老同学找我帮忙看车,手里攥着15万,想买台靠谱的家轿。我这人平时也就是个汽车爱好者,但架不住朋友信任。陪着跑了一圈4S店下来,发现现在这个价位的车真是卷疯了。

混动的、插混的、纯燃油的,各种技术路线打得头破血流。销售一个比一个能吹,听得我都懵了。回来琢磨了好几天,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下这次的“探店”心得。

比亚迪秦PLUS DM-i:确实有料,但也别神化

先说说最火的比亚迪。去店里试驾的时候,销售小哥张口就是“颠覆性技术”、“吊打合资”,听得我直想翻白眼。不过开下来确实有些意思。

这套DM-i最聪明的地方就是让发动机专心发电,电机负责跑路。平时在市区开,真感觉像开电动车,起步那个静谧性没得说。朋友家里能装充电桩,算了笔账,一个月通勤费用确实便宜得离谱。

但是啊,别光听销售吹。我特意借了朋友的车开了趟长途,电池亏光的状态下,油耗可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实际跑下来得4.5L往上,跟官方数据还是有些水分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表现在同级别里也算相当不错了。

还有就是这车的后排空间,受电池影响,头部空间确实有些局促。我180的身高坐后排,头顶就那么点余量,家里有高个子的得考虑考虑。

日产轩逸e-POWER:最容易被忽略的好技术

说实话,去日产店之前我对这个e-POWER没啥期待。结果试驾下来,反而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这套系统的思路跟比亚迪不太一样,发动机就是个发电机,从不直接推车轮。听起来简单,但开起来的感受确实特别。整个过程平顺得像丝绸,一点顿挫都没有。那台1.2L发动机工作时声音也很轻,不像有些车那么突兀。

关键是不用充电桩啊!对于租房党或者小区没法装桩的朋友来说,这可太友好了。油耗实测下来也就4L出头,虽然没有插混那么夸张,但胜在稳定。

唯一的问题就是动力输出比较温和,急加速时确实感觉底气不足。不过对于家用代步来说,够用了。

15万预算买家轿,4.3L油耗的比亚迪DM-i竟然败给了日产这台“假电车”?老司机深度拆解6款热门车型的技术内幕-有驾

吉利帝豪L Hi-P:新秀的野心不小

这车我之前关注不多,试驾之后倒是印象深刻。搭载的雷神混动系统走了条不同的路,居然用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在混动里可不多见。

开起来确实能感受到这套系统的野心。高速超车时的后劲比其他混动车型要足不少,那种推背感还挺爽的。3挡DHT Pro变速系统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体验也确实比单速的要顺畅。

不过这套系统毕竟比较新,长期可靠性怎么样还得时间检验。吉利这几年进步很快,但在品控方面跟老牌合资比起来,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长安UNI-V:燃油党的最后阵地

在一片混动大潮中,UNI-V坚持燃油路线显得有些“逆流而上”。但我个人挺欣赏这种坚持的。

这台蓝鲸1.5T发动机确实调得不错,1250转就能爆发最大扭矩,起步时的爽快劲儿很对我胃口。配合那台7速湿式双离合,整套动力系统的响应很直接,没有电机介入时的那种“虚”的感觉。

外观设计也挺有个性,溜背造型加上原厂电动尾翼,确实有些小钢炮的味道。后备箱开口超大,装东西特别方便。就是后排头部空间确实紧张,这个造型的代价吧。

对于喜欢纯机械感受,享受发动机声浪的朋友来说,这车还是很有魅力的。

大众朗逸:江湖地位不是白给的

朗逸这车能常年霸榜,确实有它的道理。去大众店试驾的时候,那个底盘质感一下就能感受出来。

EA211配DSG这套组合虽然算不上新技术,但胜在成熟稳定。开了这么多年,该有的问题早就暴露完了,现在的版本可靠性还是很不错的。

15万预算买家轿,4.3L油耗的比亚迪DM-i竟然败给了日产这台“假电车”?老司机深度拆解6款热门车型的技术内幕-有驾

最关键的是大众那套底盘调校的功夫,确实有些德系车的厚重感。高速跑起来很稳,转向手感也很有质感。虽然谈不上运动,但那种整体感确实让人放心。

就是在智能化方面跟国产车比起来有些落后。中控屏幕小,功能也比较基础。不过对于不太在意这些花哨功能的用户来说,朗逸依然是个靠谱的选择。

丰田卡罗拉/雷凌双擎:省心的老实人

最后说说丰田双擎。这套THS混动系统虽然技术不算新,但确实经得起时间考验。

全球几千万用户验证过的技术,可靠性确实没得说。油耗表现也很稳定,基本就在4.5L左右,不会有太大波动。

开起来的感受很“丰田”,就是那种温和、省心的调调。不会给你太多惊喜,但也不会让你失望。对于追求省心省钱,不想折腾的朋友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聊两句

这次陪朋友看车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消费者真的太幸福了。15万的预算,居然能有这么多技术路线可选。

不过话说回来,技术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还是要看适不适合自己。有充电条件就选插混,没充电条件但想省油就选普混,喜欢运动就选涡轮,追求稳重就选德系日系。

我朋友最后选了什么?哈哈,居然选了轩逸e-POWER。理由很简单:省心、省钱、不用装桩。有时候,实用才是硬道理。

这场技术内卷,受益的还是我们普通消费者。厂家卷得越狠,我们的选择就越多,性价比就越高。这样的竞争,多多益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