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快三十万提的唐DMP战神。
我记得那天一进店,销售员还在夸我多有眼光。说实话,听得我心里都乐开花。那车,外观霸气,配置也够硬朗。全系都还挺酷的,价格么,差不多朝着30万撅着腿站着,算是个心头好。我对比了一圈,同级别里,还是这台更合我胃口—悬挂扎实,动力推背感强,底盘也稳得不像是市区里的玩意儿。
买新车嘛,油钱、维护费、保值率,算算心里有底。表面上看,30万以内,能买到的,除了它,还有几款,什么奥迪Q3、宝马X1,甚至还有冠道这种偏实用的SUV。可我偏偏喜欢这台,尤其是那个DMP战神的黑武士范儿,特别有那份只属于我的态度。当时还特意问了个细节,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有个朋友当场说:这车看着就不普通,街上估计三天两头被盯上。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这种符号感,开出去别人会说,哇,好酷啊,是不是特意定制的?反正,花大价钱买的这些外在标签,对我来说,那是心头的尊贵感。
我还记得我刚提车那天,晚上开到楼下,保安都请我看一眼,说:兄弟,这车特拉风啊,像个武士。笑着摇头,我心里也挺自豪。
但,事情总不能总是理想的。
有一天,我路过比亚迪4S店,看着一台新出的比亚迪唐双胞胎款,我还纳闷,怎么搞得那么像我那台战神?仔细一瞧,价格便宜了十万。这不是闹着玩吗?一下子把我那快30万的黑武士变成了孪生兄弟。事情说白了,比亚迪这次纯粹是在水土不服的范畴里折腾口碑。
我心里有点苦。你说这事儿合理吗?比亚迪花大价钱,把外观做得跟我一样,只不过整体的设计语言变成了更接地气的诗意,难不成也要搞千人千面的定制?实际上,你可以说,这只是仿照,可我知道,模仿不就是在说:我这车,无可挑剔,你看,跟你那30万的差不多。而且价格还直降十万,怎么不惹人心里那个酸字呢?
我其实也知道,这样做有它的战略。你要问,比亚迪图啥?大概是瞄准了年轻用户,我买了你个品牌,结果你推出个几乎一样的车型,还卖得比我更便宜,让你买了高端,还觉得更值。哎,不能不说,李逵也不容易。
可是比我想得更深的是,这其实是一场价格战。它摆明了,要把市场里的小钱包挤得更扁一些。你看看腾势N8L,那车的价格估算也在二十多万,但配置差不了多少,实际上我觉得造工手法,甭管怎么说,都挺细腻。那十万块的差价,放在这,两辆车的定位,可能比拼的就是脸面。
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发问:你们说,汽车市场的尊贵,到底是靠外观上的差异拼出来的,还是那一份驾驶体验能让人心甘情愿掏腰包?我相信很多中产小白领,其实买车最大的理由,也不过是面子和风头,看谁的车刮得少,跑得快。你会不会也有这种感觉?有时候觉得买车,不就是个心理战。
这段时间,我还特意翻了翻手机相册,有一张那天提车的照片。那天阳光挺好,车闪得像新娘的婚纱。其实我一开始觉得,花这个价钱,起码要保值。估算了一下,按目前市场行情,一年下来,保值率大概在60%左右。折旧啊,还是难免的。可是当天一说换个色油或者加点装饰,发现理想的完整度居然还能再提升个十几万,心里那叫一个充实。
讲真,这事儿让我有点反思自己。你是不是也曾经为一辆车冲动买单,结果却陷入了价格差异的苦恼?我其实没细想过,为什么年轻时总觉得价格越高,越牛。现在看,可能那只是一种炫耀心理?还是那句话:我真是被汽车外表迷惑,还是那份后备厢空间大,坐着舒服才是真正能打动我的。
你要说汽车行业,到底怎么变成这么拼颜值的游戏?研发流程是不是都变得像快餐?供应链的博弈,到底是谁在控制?这些想法,稍微有点天马行空,但我相信,底层逻辑就像开车一样,就是在平衡,不过那平衡点在哪?我还真不太清楚。
如果只看外观,同价位里,那个比亚迪的模仿版确实比我那苗头不坏,但性价比还算个刚需。我是觉得,现在的汽车,不光得看得好,更得开得顺。真希望下一轮,哪款车能让人觉得真的值得我掏钱。你们觉得,像我这样自有主见的车主,会不会最后变成被动接受的创新者?
可能我这次发泄完后,也会觉得:多几次像这样的价格大战,对消费者来说未必是坏事,反倒逼得厂商不得不把良心价给我们抠出来。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车型被神似后,心里那个疙瘩怎么化解?还是说,就让这些兄弟等待时间告诉咱,哪个才是真正的值得的?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