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出手整治“零公里二手车”,灰色乱象将终结?

严控二手车出口乱象

几个月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直言“零公里二手车泛滥成灾”,直指行业痛点。这一现象长期困扰汽车市场,如今终于迎来监管层面的强力干预。11月14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及海关总署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严禁新车以二手车形式出口。

四部门出手整治“零公里二手车”,灰色乱象将终结?-有驾

出口车辆新规要求

自2026年1月1日起,对于申请出口且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未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指导本地企业补充提供由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该文件需包含出口国家、车辆详细信息及售后服务网点信息,并加盖生产企业公章。凡未能提供上述材料的车辆,将不得获得出口许可证。

从新规内容可见,其旨在解决行业内长期存在的“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乱象。所谓“零公里二手车”,系指已完成车辆登记但实际使用极少、行驶里程接近零的车辆。此类车辆虽属“二手车”范畴,实则与展厅内全新车辆无异,处于准新车状态。

四部门出手整治“零公里二手车”,灰色乱象将终结?-有驾

车企销量虚增与库存压力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车企的销量冲刺与经销商库存压力。一方面,车企为了营造热销的假象,另一方面,经销商需完成厂家设定的销售指标,因此会将部分库存车辆提前上牌,以虚增实际销量,并将这些“已登记车辆”作为二手车批量低价转售给渠道商。这也解释了为何行业整体库存持续攀升,而各大车企的销量却屡创新高。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零公里二手车”甚至可以骗取补贴。例如,一些车商在新车完成上牌后,以二手车身份出口,从而规避进出口监管和关税,甚至骗取国家补贴,使得其出口价格相较正规渠道的新车更具竞争力。据相关报道,2024年国内二手车出口量约为44万辆,预计2025年将突破50万辆,其中80%均为此类“零公里二手车”。

四部门出手整治“零公里二手车”,灰色乱象将终结?-有驾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说白了,整个流程都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尽管表面上看,车企销量屡创新高,经销商任务完成顺利,二手车商获利颇丰,消费者也似乎占了便宜。但若深入剖析,大量“零公里二手车”以远低于官方指导价的价格进入市场,尤其流向出口渠道,无疑对正规新车和合规二手车形成了毁灭性的价格冲击。

更为严重的是,“零公里二手车”的泛滥正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犹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对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体系造成了系统性破坏。

四部门出手整治“零公里二手车”,灰色乱象将终结?-有驾

整顿乱象,重塑市场秩序

由于价格体系受到扰乱,不仅引发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严重削弱品牌价值与价格稳定性,更迫使正规经销商陷入无序竞争,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最终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侵蚀。当企业难以盈利甚至亏损时,势必会在产品质量上进行削减,最终受害的仍是消费者。

不可否认,当前汽车市场确实存在诸多乱象。四部门对“零公里二手车”的强力整顿,并非简单的全面禁止,而是一次对汽车产业流通秩序的深度调整与革新。若不及时遏制,极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使专注产品、服务与渠道建设的车企和经销商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