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埃安UT Super在多地开启首批交付,现场出现多位车主要求退定,理由集中在宣传的全景天窗实际无且不可选装、租电月399仅含3000公里、购车发票仅能开沪穗两地,京东随后紧急在购车页补充交付提醒
现场的画面很直白:新车停在展馆灯下,车主抬头看车顶,光打在金属板上,没有透光的天窗;
有人掏出聊天记录指着客服确认“标配天窗”的那句,脸上的期望从明亮到尴尬
有车主当场提出退定,称下单前多次确认配置,提车时却被告知“无且不可选装”
说白了,最先炸裂的,就是天窗这个小小的“画面感”
回到源头,三方联手本来是要“打样”的
10月23日,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官宣首款合作车型定名埃安UT Super,提出4.99万元起的“电池租用购车”方案,整车购买价为8.99万元
随后,三方不断加码权益,试图把“性价比”坐实
11月9日推出180天价保,提车后180天内降价可获10倍差额赔付;
12月8日前下定租电用户,3年内买断电池可100%抵扣已付租金
听起来确实诱人,链路也完整:京东管渠道,广汽管制造,宁德时代带来巧克力换电
可真正出问题的,往往是“细则里的那一行字”
租电月费399元,对应每月3000公里里程上限,超出部分0.2元每公里,且当月未用完的里程只可转入次月,不能跨月累积
京东方面表示,这个标准覆盖了九成家庭用车需求,主要用于区分私商用途
同时给出一个补救措施:将推出50元可购1000公里的里程增量包
说直白点,跑得多的会觉得“卡脚”,跑得少的可能没感觉,分歧也就从这儿开始了
发票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点
多位外地车主反映,无论在哪里提车,购车发票只能开上海或广州,导致难以享受本地补贴
企业一侧强调沪穗有专门补贴方案,但用户更看重的是自己城市的政策落地
公开信息显示,广州前15000名、上海前100名购车用户,租电补2000元每台,整车补4000元每台
可一旦开票地和居住地分离,补贴的“可得性”就成了算不清的账,这种不确定感,比金额本身更让人纠结
回望产品本身
有业内人士提到,埃安UT Super本质是埃安UT的定制升级版,被称为宁德时代首款面向私家车型的巧克力换电车型
宁德时代也摆出了基础设施的野心:计划2025年在45个城市建成1000座换电站,2026年在140个城市累计建成2500座
换句话说,车只是入口,真正的生态在后面
但消费者在首批交付日要的不是蓝图,而是“眼见为实”的配置和服务
交付当天的应对,三方各有站位
广汽明确表态,所有售后问题由其负责,并提出11月30日前下订用户若延期至2026年交付,产生的购置税将全额补贴
京东则在当晚更新购车链接,补充了里程限制、开票地等交付提醒
但此前“下单锁定不退”的条款在11月24日还被标注,客服也称定金锁单后不支持退款,这让“想退又退不掉”的焦虑堆在交付现场
宁德时代一侧则更偏系统建设
称下个月上线功能,支持查询待开业和建设中换电站的时间节点
最刺眼的矛盾,还是“宣传与实际不符”
多位车主称在咨询时得到“全景天窗为标配”的确认,但提车时发现该配置不存在且不可选装
目前,三方对这一具体宣传矛盾尚未给出针对性解释
更扎心的是,人到了现场,气氛已经变了:有人沉默地收起手机,有人和工作人员交涉了几轮,最后只留下“回去再说”的叹息
关于“退定规模是不是大批”的说法,暂无权威数据披露,具体程度仍需谨慎看待
从合规角度看,规则并不复杂
律师韩骁指出,若宣传构成欺诈,消费者可撤销购车合同并要求返还车款;
“大字突出优势、小字弱化限制”的做法,可能构成引人误解的宣传
对应到法规
《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都要求信息准确清楚,禁止虚假或易误导的商业宣传
说白了,卖点可以猛,但边界要明白写出来,特别是影响价格和使用体验的关键条款
这场风波的商业后果也不难想见
跨界做车,本来就考验协同,营销、交付、售后三个口径只要有一个“说不拢”,前端的低价光环就会反噬
有汽车从业者感慨,几十字的海报省了,售前话术认真练起来,可能比补贴更省钱
这次事件短期内会削弱消费者对“极致低价”的信任,也会倒逼平台和车企把条款写大写清楚,别再让“解释权归我方所有”当兜底
更现实的,是接下来的“修课表”
外界关注三个节点:一是京东是否进一步明确退订规则和处理流程,二是天窗争议有没有最终解决方案,三是各地监管是否对宣传合规性介入核查
与此同时
广汽是否追加售后保障、宁德时代的里程增量包何时落地,也都牵着这款车的口碑走向
如果这些问题能在72小时内给出清晰动作,伤害还能止血;
拖下去,信任就是细水长流地流走
说点心里话,低价不是原罪
真正让人介意的,是“说好的东西,到了却不见了”
车,是一个要一起过日子的东西,配置、费用、票据,每一个字都和使用体验绑在一起
平台有平台的算盘,车企有车企的节奏,电池企业有自己的网络布局,但消费者只关心一句话:买到的,和说的,是不是同一件事
也提醒准备下单的朋友
遇到“看起来很香”的价格,先把三件事问清楚:配置清单与实车一致吗,费用边界包括里程与增值包透明吗,发票与补贴在哪开、能否兑现
能书面确认的就书面确认,能截图的就截图,给自己一个稳稳的落点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耐心确认,比“抢先一步”更值钱
最后再看整盘棋
如果这次纠纷被妥善解决,三方仍有机会把换电与销售服务的一体化做成“样板间”
但如果继续在“关键小字”上跌跟头
跨界造车的信任红利会迅速耗尽,留下的只有更严格的监管与更难啃的市场
风暴眼里最难的选择,往往是把简单的话讲清楚,把复杂的事做细致,这一次,考题已经摆在台上了
接下来,就看他们的动作速度和诚意厚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