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在讨论电动车该不该卖这么贵的时候,蔚来已经把价格标到了41.68万,而且语气平静得像在介绍一款新配色的手机。ES8的预售价一出,社交平台上炸开的不只是质疑,更像是一种集体认知的崩塌——这还是那个“为用户服务”的蔚来吗?那个靠换电、靠社区、靠“不那么像车企”的温情牌打动中产家庭的蔚来,怎么突然穿上了高定西装,走进了百万级豪车的休息室?
这其实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定位的迁移。蔚来从不掩饰自己想做“中国的BBA”,但过去它的豪华是“服务堆出来的豪华”:免费换电、一键维保、NIO House里的咖啡和亲子活动。你买的不只是车,是一整套生活方式。可如今的ES8,它的豪华开始往“硬件堆料+品牌溢价”上靠了。你看它的配置:双电机、空气悬挂、激光雷达、15.6英寸中控屏、后排独立空调……全是能塞的都塞了,像极了一个生怕你嫌它不够贵的优等生。
但这背后,是整个新能源市场格局的剧变。2023年,比亚迪拿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一;2024年,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降价到25万以内;华为问界M9靠着“智能座舱+智驾”杀进高端市场,月销破万。蔚来呢?ET5、ET7这些主力车型销量平平,用户开始问:“除了服务,蔚来还有什么?”于是ES8的高价,更像是一次战略反扑——用旗舰车型重新定义品牌高度,哪怕牺牲一部分“亲民”形象。
可问题是,消费者愿意为这种“重新定义”买单吗?我有个朋友,老蔚来车主,家里第一辆车是ES6。他当初被换电的便捷和车友会的氛围吸引,觉得“这车有温度”。去年他去试驾新款ES8,回来跟我说:“坐进去的第一感觉是,这车真高级,但……也真冷。”他说座椅太硬,车机反应慢,语音助手像个背稿的客服。最让他失落的是,销售不再提“社区”“共创”,只强调“价值感”和“圈层”。
这或许正是蔚来转型的阵痛:当它试图从“用户品牌”升级为“豪华品牌”,那些曾让它与众不同的软性价值,正在被冷冰冰的参数和价格取代。你可以说这是成长的代价,但代价太大,用户可能就不陪你玩了。
有意思的是,传统豪华品牌反而在学蔚来。宝马开始推“一键上门取送车”,奔驰在APP里建车主社群,奥迪搞起了用户共创设计。他们终于意识到,未来的豪华不是镀铬条多不多,而是你能不能让用户觉得“被在乎”。而蔚来呢?在努力变得“更像一辆车”的同时,是不是正在丢掉自己最独特的“不像车企”的那部分灵魂?
我们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如果明天蔚来宣布全系降价5万,并把换电服务开放给其他品牌,会发生什么?股价可能暴跌,短期利润受损,但从用户忠诚度和市场声量来看,这会不会是一记绝地反击?毕竟,在这个智驾还没真正“智能”、续航焦虑依然存在的时代,真正能打动人的,或许不是多一个毫米波雷达,而是当你半夜抛锚时,真的有人20分钟赶到。
所以,ES8卖41.68万,真的贵吗?从成本看,不算离谱;从市场看,有Model X在前,也算合理。但真正的贵,不在于数字,而在于它标志着一个品牌的“祛魅”过程——蔚来正在从一个理想主义的造车新势力,变成一家需要对资本市场负责的成熟企业。这本身没错,可当“用户企业”的口号越来越像宣传稿,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个十年,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像保时捷”的蔚来,还是一个“更懂普通人”的蔚来?
或许,真正的豪华,从来不是价格牌,而是选择不做某些事的勇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