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落地,一场关于“km/h限速”的争论却愈演愈烈。 央视多次曝光非法改装乱象,商家仅用几分钟就能让国标车速度飙至80km/h。
然而,这背后并非用户漠视安全,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的上班族对效率的刚性需求。25km/h的速度甚至不如自行车,爬坡动力不足,通勤时间翻倍。
当“堵”的方式难以奏效,一种声音逐渐响亮:与其折腾限速,不如解禁摩托车。
新国标最核心的变化是引入“超速断电”机制。 车速超过25km/h时,电动机将自动停止动力输出。 此外,新规强化了防火阻燃标准,要求塑料件占比不超过整车重量的5.5%,并将制动距离缩短至原来的一半左右。
防篡改技术是新国标的另一重点。标准要求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对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设置防篡改设计。 未通过3C认证的车辆将无法销售和上牌。
然而,用户的实际体验与政策初衷存在显著矛盾。 一项调查显示,6027名投票者中87%反对25km/h的限速。
对于往返通勤50公里的用户,限速意味着出行时间增至2小时。 需求催生了庞大的改装市场。 央视记者7月暗访发现,部分商家公开提供解速服务,可将车速调至80km/h,续航改为200公里。 虽然改装面临高额罚款,“先上牌后解速”的潜规则依然盛行。
摩托车解禁的呼声因此高涨,轻便摩托车限速通常为50km/h,能更好匹配现代城市通勤需求。 摩托车需考取驾照、购买保险并佩戴头盔,管理流程比电动车更完善。
解禁还带来了经济活力。摩托车产业对城市GDP有直接贡献,如重庆的摩托车消费带动了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 外卖骑手使用摩托车后,月均接单量提升20%,收入增加1500元。
解禁并非万能解药。锦州市公安局在提案答复中指出,摩托车可能引发交通安全风险,如青少年超速骑行。 噪声污染可达100分贝,尾气排放量为汽车的2-5倍。
西安通过“电子围栏”自动识别违规区域,重庆利用AI摄像头捕捉炸街行为。 公安部2025年新规将摩托车驾照年龄上限延至70岁,实施全国一证通办。 西宁成为2025年首个解禁摩托车的城市,标志着政策转向。
当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8亿辆,路权分配已成为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