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出征 襄阳赋能 东风84亿再造智能越野新极核

#科学颜论进行时#

猛士出征 襄阳赋能 东风84亿再造智能越野新极核

84.7亿元。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

是信号。是决心。是智能越野赛道一声惊雷。

2025年9月17日。东风汽车一纸公告。宣布与襄阳国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瞄准智能越野。注册资本近85亿。东风以技术入股。襄阳真金白银投入。

一场深度的央地合作就此开启。不只是钱和技术的结合。是机制的重塑。是产业链的重构。

猛士,不再孤单

新公司聚焦猛士品牌。但并非取代现有的猛士科技。而是并行。双线作战。

猛士科技继续深耕硬派越野。追求极致性能。新公司则主攻城市轻越野。

像方程豹的豹系列和钛系列。但组织架构更独特。两个平行主体。一个品牌。覆盖不同场景。

“两个公司、一个品牌”的运营模式雏形初现。

产品矩阵更完整。市场覆盖面更广。猛士品牌的想象空间被彻底打开。

华为,深度嵌入

这次合作最值得玩味的一点。华为的身影无处不在。

虽然公告未直接提及。但知情人士透露。新公司是东风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关键载体。

猛士出征 襄阳赋能 东风84亿再造智能越野新极核-有驾

合作模式前所未有。华为将全面开放流程与体系能力。东风积极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先进管理方法。

从产品定义到运营节奏。多个关键流程都将导入华为现有体系。

这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合作。是深入到组织治理层面的融合。

为什么是新公司?因为猛士科技的体系已相对成熟。华为流程参与空间有限。而新公司是白纸。好作画。

从项目初始阶段就紧密协作。目标很明确。打造全球顶尖的智能越野产品。

猛士M817只是个开始。这款“含华量”极高的越野车。预售5小时大定3700辆。

证明了市场对“东风技术+华为智能”组合的认可。未来的产品更值得期待。

襄阳,不只是出资方

襄阳国资出资40亿元。占股47.2%。

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是“以投带引”的创新模式。

告别传统的“政策优惠”和“静态招商”。转向“资本赋能”和“动态育商”。

政府以资本为纽带。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培育产业集群。

襄阳有底气这么做。

猛士出征 襄阳赋能 东风84亿再造智能越野新极核-有驾

它是“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枢纽。制造业基础雄厚。2024年汽车产业产值高达2000亿元。占全市GDP约32.8%。

供应链完备。4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与东风合作历史深厚。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襄阳便是东风走出十堰的首站。

东风轻型商用车、中高端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基地均布局于此。

这次合作。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模式的升级。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场合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创造多赢格局。

对东风而言。这是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落子。东风集团股份第十次党代会后“二次创业”的关键一步。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销售86.1万辆。目标是2025年达成百万辆。智能越野是重要增长极。

对襄阳而言。这是产业升级的强力引擎。不仅能带动就业。更能补全新能源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走向新高地。

对华为而言。这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深度赋能整车厂的新范式。探索汽车央企与ICT企业深度融合。

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这是一次打破国际品牌对高端越野市场垄断的尝试。让全球看到中国也能造出顶尖智能越野车。

猛士出征 襄阳赋能 东风84亿再造智能越野新极核-有驾

未来之路

挑战依然存在。智能越野市场容量需观察。竞争日趋激烈。长城坦克、比亚迪仰望等早已布局。

合资公司需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但机会更大。中国自驾游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越野车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70%。年轻消费者既要越野性能。也要智能体验。

东风有56年军车底蕴。华为有领先智能技术。襄阳有产业配套支撑。

三者合力。前景可期。

这不是零和游戏。

东风需要襄阳的产业基础和资金支持。襄阳需要东风的品牌和技术拉动。华为需要东风这样的车企落地其智能解决方案。

大家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最终实现共赢。

这或许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真正含义。

智能越野赛道的新篇章。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