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赛车竞技世界中,品牌“赛道基因”通常依赖成绩与技术积累来体现。然而,2025赛季CTCC中国杯鄂尔多斯站上,领克采取了更直接的方式——让核心管理层化身赛车手。8月8日至10日,领克汽车运动主理人李丹驾驶领克03++赛车,与队友朱胡安在TC2组别首回合力压群雄,成功登顶冠军领奖台。这场胜利不仅是一场速度与策略的较量,更是领克赛道精神的落地案例:不止懂运营,还要真刀真枪地赢得比赛。作为2004年以来(除疫情停办两年外)CTCC首位站上冠军领奖台的女车手,李丹的表现为中国赛道注入了更多元的力量,也鲜明地展示了领克在汽车运动领域的态度与投入。
从口号到成绩——管理层化身车手
领克汽车运动的一大特色,是把“赛道精神”从标语变成可验证的成绩。李丹虽常年参与赛事管理,但此次直接操控领克03++赛车出战CTCC中国杯,用成绩为“原厂高性能”做出最直观的诠释。领克03++赛车沿用量产车的Drive-E 2.0TD T6 EVO机械+涡轮双增压发动机及原厂8AT变速箱,赛道输出依旧可达350马力和450N·m峰值扭矩,足以说明其高性能基础来自原厂本身。
领克延续“以赛促研”策略,自赛季初便安排极氪、领克双品牌的研发与管理团队成员轮番上阵,包括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朱凌、领克工程师唐正、领克汽车性能队长陈礼龙等,均在真实赛事中接受考验。这种模式不仅是品牌展示,更是技术验证与数据积累。李丹的夺冠,让“管理者也是冠军车手”这一理念有了最有力的注脚,拉近了赛道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
女性力量打破赛道刻板印象
李丹的胜利还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她打破了CTCC长期以来的性别壁垒,成为2004年以来首位夺冠的女性车手。放眼领克自办赛事,如领克杯·城市竞速赛,女性车手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这不仅是竞技成绩的突破,更体现出中国汽车运动包容与多元的趋势。
自2021年启动的领克杯·城市竞速赛,为数百名车手提供了走向职业化舞台的机会,其中不乏女性参与者。得益于合理的参赛门槛和完善的技术培养体系,参赛者可以从娱乐化体验逐步晋升到真正的竞技层面。在鄂尔多斯站的各大赛事中,女性车手的引擎声成为赛场独特的风景线,传递着一个明确信号:在赛道上,实力是唯一的通行证。李丹的夺冠,无疑将成为鼓励更多新人进入赛道的契机。
技术与赛事的闭环进化
领克将研发、运营与赛道实战结合,形成了技术与赛事互相促进的闭环模式。本次03++赛车在底盘、刹车、安全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改装(包括18寸轮毂、高性能刹车卡钳ALCON、防爆油箱、FIA认证安全座椅等),但发动机与变速箱依旧保留原厂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赛车的赛道适应性,也能收集到贴近量产车性能的数据。
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以约1400米的高海拔、32米的高落差及连续复合弯著称,对车辆动力持续输出与底盘调校提出了严苛考验。领克03++赛车在这样的赛道环境中依然保持稳定圈速与精准操控,充分验证了其底盘结构与动力系统的耐久与适应能力。这些实战数据将反向作用于研发环节,让量产车在日常使用中同样具备更精准、更稳定的表现。
李丹在鄂尔多斯的冠军之战,不只是一次个人荣耀,更为领克在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上提供了有力背书。她的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赛车手,这种双重角色让“赛道精神”从管理层走向赛道,也从赛道回馈到研发与市场。
从研发人员亲自参赛,到女性车手刷新纪录,再到用比赛数据优化量产车,领克正将技术实力与品牌精神同步推进。这不仅是一次胜利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坚持、融合与突破的示范。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赛场上,类似的领克故事将越来越多,而它也有足够的准备,在赛道和市场两条轨道上持续加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