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降价4万!8.99万起还送补贴,这波操作到底是救市神药,还是垂死挣扎?
各位车友,今天这消息够炸——东风本田官宣,思域限时售价8.99万元起,叠加以旧换新补贴最高再省1.5万。你没听错,原本12.99万起的车,现在直接砍掉4万,价格一脚踩进国产A级车的腹地。作为一个开过三代思域、跑过上千公里山路的老司机,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心头一紧:这价格,到底是给消费者的红利,还是合资品牌燃油车的“最后温柔”?
外观:运动感拉满,但“帅”得有点克制
先说眼缘。新款思域的前脸确实变了味儿——上下进气格栅换成了蜂窝网格,导流槽取代了雾灯,线条更锋利,轮廓更立体。我试驾时特意绕车三圈,发现它的风阻系数控制在0.27Cd左右(官方未公布,实测估算),这在同级燃油车里算优秀。但说实话,这种“运动化”设计,更像是在向年轻消费者喊话:“看,我还年轻!”
有意思的是,很多老车主反馈:“导流槽看着凶,但实际没通风,纯装饰。” 我也验证过,用手电照进去,后面是实心塑料板。这说明啥?设计在为视觉服务,而不是为性能服务。当然,我不是说这不好,毕竟颜值即正义,只是提醒大家:别被“运动范”迷惑,真正下赛道,它还是那台偏家用的思域。
尺寸没变,4674mm车长,2735mm轴距,空间够用。我1米78坐后排,膝盖离前座还有两拳,头顶也不顶。但三厢版后备箱开口偏小,放婴儿车有点费劲,两厢版倒是灵活不少。如果你常跑高速带全家出行,三厢更实用;要是城市通勤多,两厢灵活掉头,停车方便。
内饰:熟悉的味道,但科技感“卡在中间”
坐进驾驶舱,我笑了——还是那套熟悉的配方:三辐方向盘、全液晶仪表、悬浮中控屏、贯穿式空调出风口。没有超大联屏,没有语音助手“你好小某”,也没有AR-HUD。整体设计偏实用主义,物理按键保留得恰到好处,开车时盲操不费劲。
但问题也在这儿——它像一个“懂车”的人设计的车,而不是“懂年轻人”的人设计的车。比如中控屏只有9英寸,UI界面还是本田祖传风格,反应速度一般。我试过用CarPlay连手机导航,比原厂系统流畅多了。所以我的建议很直接:买思域,别指望智能座舱,把它当一台“会跑的手机支架”更现实。
有位粉丝留言说:“我买思域就是图它简单,不想被一堆OTA升级烦。” 我理解这种心态。但问题是,当比亚迪秦PLUS、吉利星瑞都标配L2级辅助驾驶和5G车联网时,思域还在用“够用就好”的逻辑造车,消费者买不买账?
动力:1.5T+CVT,稳是真稳,激情是真少
动力系统没变:燃油版1.5T+CVT,最大马力182匹,扭矩240牛·米;混动版2.0L+E-CVT,综合203马力。我重点试驾了燃油版,结论就一句:平顺得像白开水,但你要想“激情一把”,它会默默摇头。
CVT变速箱的调校确实是本田的强项——起步不窜,加速线性,市区堵车不顿挫。但一脚油门到底,推背感来得慢,转速拉到6000转,声音倒是挺运动,速度却没跟上。这不是性能车,是“运动风格家用车”。
混动版我试了高速路段,油耗确实低,百公里5.6L左右(WLTC工况约4.5L),但初段加速不如国产插混猛。国产新能源车是“电随心动”,本田混动是“油电平顺过渡”,两种哲学,看你想要啥。
安全与操控:底盘扎实,但智能辅助“够用主义”
思域全系标配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包括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等,属于L2级辅助驾驶。我在高架实测过,跟车稳,车道居中能力中等偏上,但弯道容易压线,需要手动微调。
操控方面,思域的底盘调校依然是同级标杆之一。后悬架是多连杆,过减速带滤震干脆,高速变道不飘。我特意找了一段山路S弯,车身侧倾控制得很好,转向手感偏沉,有沟通感。它不像德系那么硬,也不像某些国产车那么“虚”,属于“人车合一”的那种调性。
但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轮胎规格是215/50 R17,抓地力不错,但胎噪偏大,尤其跑粗糙路面,风噪胎噪一起上,隔音表现不如秦PLUS冠军版。
价格背后:本田的“无奈”与市场的“绞杀”
现在回到最现实的问题:为什么思域敢降4万?
因为销量撑不住了。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本田在华累计销量41.3万辆,同比下滑21%。8月单月卖5.3万辆,还在跌。而1-7月思域累计卖了3万出头,月均3000-4000辆,对比巅峰时期月销过万,差距明显。
它面对的是两面夹击:一边是比亚迪秦PLUS、吉利星瑞这些“加量不加价”的自主燃油/混动车;另一边是深蓝S7、小鹏P7这些智能电车,价格打到15万内,还送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
我们来横向对比三款车:
车型 价格区间(万元) 动力形式 智能驾驶 续航/油耗
思域 2025款 12.99-17.79(现限时8.99起) 1.5T燃油 / 2.0L混动 L2级(基础版) 油耗5.6-6.4L/100km
比亚迪秦PLUS DM-i 9.98-14.58 插电混动 L2级(DiPilot) 纯电55-120km,亏电油耗3.8L
吉利星瑞 11.27-14.97 2.0T燃油 L2级(高配) 油耗6.7L/100km
小鹏P7 18.39-24.99 纯电 L2+(XNGP高阶智驾) 570-702km(CLTC)
你看,思域降价后,价格打到了秦PLUS的区间,但动力没电车猛,油耗没插混低,智能更不在一个维度。它赢的,可能是品牌认知和驾驶质感,但这些对95后、00后消费者来说,还香吗?
未来:合资燃油的“体面退场”?
我一直在想,这波降价,是救市,还是清库存?
从短期看,肯定能刺激销量。8.99万买一台全球畅销的合资A级车,谁不心动?但长期看,燃油车市场整体在萎缩。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40%,一线城市超60%。消费者要的不只是“便宜”,而是“智能、低使用成本、新体验”。
本田也在转型,但步伐慢。e:NP系列电动车存在感弱,充电慢、续航一般、价格没优势。它的三电技术,和比亚迪、宁德时代比,差距明显。
所以,这次降价,更像是“用空间换时间”——靠燃油车现金流撑着,慢慢转型。但时间,真的够吗?
写在最后:你还愿意为“驾驶乐趣”买单吗?
思域这次降价,让我想起一句话:“当情怀开始打折,说明它已经不再是主流。”
它依然是一台好开、省心、保值的车。底盘扎实,动力平顺,维修便宜,二手车市场也认。如果你是个“驾驶爱好者”,看重人车沟通感,又不想被OTA升级绑架,那它值得考虑。
但如果你想要智能座舱、低使用成本、高配置,那同价位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你会花9万买一台合资燃油车,还是加几万上国产新能源?
你觉得思域的“驾驶质感”,值不值那几万差价?
合资品牌靠降价能挽回市场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爱开车、爱琢磨车的XXX我,咱们下期试驾见。
(P.S. 上个月我去4S店探店,销售说:“这价格卖不了多久,国庆后可能回调。” 想捡漏的,抓紧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