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看一场物理课居然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底裤扒得明明白白?上周《张朝阳的物理课》开进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身为物理学博士的张朝阳,愣是把枯燥的电池原理讲成了“安全防护说明书”,看完我才算懂了:问界的安全,真不是靠嘴说的。
先说说这工厂有多“离谱”——12个月建成投产,造出的问界M9、M8直接霸榜40万、50万级市场,累计交付超75万辆。最让我惊的是问界M9的“玄武车身”,用9800吨压机把222个零件压成10个核心部件,还拼上2000MPa潜艇钢和11腔体门槛梁,活脱脱给车和电池裹了层“金钟罩”。后来逛到宁德时代“厂中厂”更明白,电池从电芯到组装要过20多道自动化工序,精度细到0.1毫米,难怪说“好车配好电池”,这无缝衔接的产业链,安全感直接拉满。
再看张朝阳的物理课,简直是“理科生的浪漫”。他拿磷酸铁锂电池举例,说锂离子像“搬运工”在正负极间跑才能供电,可一旦隔膜破了,就像“工人打架”引发短路,热量一积就可能热失控。还特意拆了热失控的三个阶段:潜伏期慢慢攒热、加速期温度飙升、失控期直接爆燃,配上阿伦尼乌斯公式一讲,瞬间懂了为啥温度是“安全杀手”。
但问界的应对才是真绝!潜伏期靠智能系统实时盯电池电压、温度,有异常马上预警;加速期用15重防护扛高温冲击;真到失控期,航空级气凝胶(热传导系数才0.03 W/m·K)能延缓热量扩散,再加上云端监控兜底。更狠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PPB级缺陷率(十亿分之一)比行业高3个数量级,从源头就把风险掐死了。
最后看到赛力斯总裁给张朝阳交M9钥匙,突然觉得这事儿特有意思:一边是严谨的物理原理,一边是硬核的工业实践,两者凑在一起,才让“安全”从抽象概念变成了摸得着的守护。现在再看问界,不只是卖车,更像是用科学给用户的出行上了道“双保险”,这种把安全做到骨子里的品牌,难怪能圈住这么多人的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