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追光L提前曝光搭载乾崑ADS 4即将亮相

那天在等红灯,风不大,人行道上没什么动静,我正低头看手机,一抬眼,就看到一辆陌生的大块头从马路另一侧缓缓滑过。

它的存在感很奇怪——不是那种“哇这车好炫酷”的冲击,而是像有人把展台上的旗舰轿车搬到了街景里,还刻意放慢了动作,让你来得及细看。

后来打听才知道,这是岚图追光L,连发布会都还没开呢,就已经出来溜达了。

第一次近距离盯着它的时候,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某个电影片场:鲲鹏展翼式格栅稳重又带着一点自信心爆棚的张扬;贯穿式灯带像在人群中偷偷眨眼,竖向镀铬条排列得整齐到让强迫症都舒了一口气。

更绝的是那个发光车标藏进灯带里——夜晚走在街上,你先注意到那道光,然后品牌名就悄无声息地印进脑子。

岚图追光L提前曝光搭载乾崑ADS 4即将亮相-有驾

这种心理暗示,比贴广告牌高明多了。

侧面更有戏。

5125mm的长度和3010mm的轴距,在城市背景下显得格外悠闲,好像它根本不急着证明什么,只是安安静静地告诉你后排空间可以直接开个小型董事会。

隐藏门把手、多幅轮圈这些细节,对懂的人来说是一种默契,小白可能只会随口一句:“挺现代。”

尾部依旧是一条贯穿式尾灯,与前脸呼应,不算惊喜,但协调感在线,这也是一种成熟审美。

不过追光L让我真正起兴趣的,是它内里的硬货。

华为乾崑ADS 4智驾系统配鸿蒙座舱5,这组合基本就是给未来通勤画草稿。

岚图追光L提前曝光搭载乾崑ADS 4即将亮相-有驾

不过朋友也吐槽过,“技术再先进,也要考虑用户学习成本啊,不然新司机分分钟变成被系统牵着鼻子的乘客。”

我认同这种担忧,因为太聪明的助手,有时候真的能让主人变笨,就跟长期依赖导航的人突然被逼关掉地图一样慌乱。

动力部分也值得掰扯,它用岚海智能超混技术,把105kW发动机和两台电机(150kW+230kW)搭配得紧凑而有爆发力,三元锂电池来自蜂巢能源。

在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410km——数字够漂亮,可老司机心里都有数:现实路况总爱打折。

岚图追光L提前曝光搭载乾崑ADS 4即将亮相-有驾

但这个策略明显是在照顾既想省油又怕充电焦虑的一批人,从市区日常到周末郊游,都不用频繁找充电桩抱怨人生。

我对双擎策略有天然好感,大概因为曾经冬天测试新能源轿车,高速跑到半程突然跳出剩余50公里续航提示,那感觉真跟考试做到最后发现漏了一页题差不多——慌乱、无助、开始疯狂规划最近服务区。

所以当厂商说“我们兼顾性能与安全感”,很多消费者其实买的是后一半,那份心理支撑比马力数据更值钱。

这次亮相还有一个小插曲,同步登场的不止追光L,还有全新旗舰SUV。

一拳挥出去,两拳齐发,看似霸气,其实风险也在里面。

如果其中一款抢尽风头,会不会压过另一款?

汽车圈偶尔就像娱乐团体捆绑宣传,一个成员舞台发挥失常,很可能拖累整体气氛。

当然,如果两者风格互补,也可能反而加分,让外界看到品牌布局的大棋局。

国产高端新能源市场现在密集程度堪比咖啡馆街区,每家都拿科技配置当敲门砖。

从蔚来、小鹏,到极氪、智己,全都是参数闪瞎眼。

但最终能沉淀下来的,是完整体验,而不是单项指标冲榜。

例如乾崑ADS 4理论领先,但落地效果需要道路环境支持;鸿蒙座舱功能再丰富,如果操作逻辑绕来绕去,也只是花哨负担。

我见过朋友提新车回去,一个星期搞不清语音助手怎么唤醒,那尴尬程度堪比拿遥控器按电视背板按钮。

有些厂商似乎忘了,人类爱的是方便,而非复杂炫技游戏。

发布新车型,本质就是一场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小赌局。

而追光L目前释放的信息,很明显是在营造高级感与亲民科技共存形象。

不过消费者最敏感的问题还是价格和售后。

不少人在私聊问我,“这么豪华,会不会卖得离谱?”

我的回答通常是笑笑:“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你买啥账单都是自己付。”

如果厂家敢定个意外友好的价位,那绝对算彩蛋级事件,否则评论区一定沦为段子现场,比如“原来梦想也分档次”。

等26号正式亮相时,我除了关注配置,更期待有没有现场翻车的小瑕疵,因为那些瞬间往往更真实、更好玩。

而且,它已经提前赢了一步,让大家停下来看看,并开始琢磨自己究竟适合怎样的一辆车。

这事,在信息泛滥时代,比参数漂亮重要多了。

在这个人人争夺五秒注意力的年代,它做到了,就是赚到了话题资本。

不管你准备掏钱包还是继续观望,下次偶遇这位“大块头”,记得先拍照,再摸摸卡包算算利率……毕竟生活可以大胆做梦,但贷款可是按月扣款,你懂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