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
就是理想汽车搞了一次碰撞测试,用他们家的新车理想i8,正面撞上了一辆东风柳汽的乘龙大卡车。
这本来是车企展示自己车子结不结实、安不安全的常规操作,但这次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甚至可以说是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在理想汽车放出的视频里,他们家的小轿车撞完之后,车身结构,特别是驾驶舱周围的A柱、B柱这些关键部位,都还保持得挺好,没怎么变形,车里的安全气囊也全都打开了,看着确实挺安全。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那辆被撞的大卡车,整个驾驶室都和后面的车架分开了,车头被撞得高高翘起来,看着就像是散架了一样。
这个视频一放到网上,一下子就火了。
最开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惊叹,觉得现在的国产新能源车也太厉害了,简直就是“公路小坦克”,连大卡车都撞不过它,这安全性也太让人放心了。
一时间,夸理想汽车技术过硬的声音非常多,觉得这钱花得值,买的就是个安全。
但是,热闹劲儿过去之后,慢慢地就有人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有经验的老司机和懂车的人就开始提出疑问了:这大卡车怎么会这么“不经撞”?
按常理说,卡车那么重,钢板那么厚,就算被撞,也不至于这么轻易就“身首异处”吧?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大家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
果然没过两天,被当成“背景板”的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就站出来了,发了一份非常严肃的声明。
这份声明的火药味很浓,直接就说理想汽车的这个做法是“严重侵权”,误导了公众。
东风柳汽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可以说是招招都打在了要害上。
他们质问理想汽车,你做这个测试,用的那辆乘龙卡车到底是什么情况?
是新车还是快报废的二手车?
车子有没有被改装过,或者少了什么零件?
特别是卡车驾驶室和车架连接的锁扣,到底有没有锁好?
还有,测试的时候两边车速到底是多少,在什么样的场地上测试的?
这些关键的信息,理想汽车在视频里一个字都没提。
东风柳-汽这么一说,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卡车的驾驶室为了方便检修发动机,本身就是可以像盖子一样向前翻起来的。
平时固定住它,就靠几个关键的锁止装置。
如果理想汽车在测试时,用的是一辆车况很差的旧车,这个锁止装置可能本身就已经老化松动了。
或者更进一步想,如果这个锁扣在测试前就没锁紧,甚至是被人为打开了,那在巨大的撞击力下,驾驶室被掀飞,就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这就好比两个人比武,一个人先把另一个人的手脚捆起来,然后一拳打倒,再到处宣扬自己武功盖世,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不能说明他真的有多厉害。
所以,东风柳汽觉得非常委屈,他们认为理想汽车这是在利用大家不了解卡车结构的知识盲区,特意设计了一个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不利的“非常规”测试场景,得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惊人、但实际上与真实情况可能偏差很大的结果。
这样做,不仅把乘龙卡车的品牌形象给拉低了,让大家误以为他们的卡车质量不行,更重要的是,可能会给广大的卡车司机和车主们造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对车辆安全性的判断,这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是很大的。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从一场营销秀快要变成一场官司了,理想汽车和负责这次测试的机构——中国汽研,也赶紧出来说话了。
先是中国汽研,他们作为第三方测试机构,出来发了个声明函,想给这件事降降温。
他们解释说,第一,这次测试确实不是国家规定的标准测试,而是理想汽车根据他们自己设定的一个场景,委托我们来执行的,我们只是负责操作。
第二,这次测试的目的,只是为了看理想i8这辆车的安全性怎么样,并不涉及评价那辆卡车的安全性能。
第三,那辆卡车是我们根据测试需要,在二手车市场上随便买的,选它的唯一标准就是重量得够,把它当成一个“会移动的墙壁”来用,至于它是什么牌子,纯属偶然,我们没有特意去挑。
紧接着,理想汽车自己也发了一份长篇的说明。
态度就缓和多了,先是解释说,他们做这个测试的本意是好的,就是想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交通事故,来检验和提升自己产品的安全性能,让买车的用户能更放心。
对于在测试中,不小心把东风柳汽的乘龙卡车给卷了进来,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议,他们表示这确实是无心之举,并对因此给东风柳汽带来的困扰表示歉意。
理想汽车还特意强调,他们和东风柳汽生产的是不同类型的车,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甚至还肯定了一下乘龙卡车的品质。
这两份声明出来之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基本上就清晰了。
说白了,这很可能就是一场理想汽车为了证明自己产品安全、用力过猛的营销活动,结果不小心“玩脱了”,引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想展示自己车子结实,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毕竟安全是所有车主最关心的事情。
但问题在于,展示自己的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
在抬高自己的同时,无意中踩了别人一脚,而且对方还是同为国产汽车的兄弟品牌,这就显得不太厚道了。
这件事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提了个醒。
现在市场竞争确实激烈,大家都想尽办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可以理解。
但是,任何营销都应该有底线,要建立在事实和公平的基础上。
展示自己的优点,没必要非得通过拉踩别人来实现。
有网友就建议,以后车企再做类似的测试,能不能把作为陪练的另一辆车的牌子和标志都遮挡起来,这样既能达到测试目的,又不会伤害到其他品牌,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毕竟,大家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份子,应该是一起进步,把整个行业的水平提上去,而不是在内部互相消耗。
通过这件事,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学到了一课,以后再看到类似的惊人视频或者宣传,得多长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光看表面热闹,得看看背后有没有什么没说出来的门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