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到71%!印尼市场崩了,中国电动车只用两年,就终结了日系的半世纪霸权?

在泰国曼谷的街头,一辆比亚迪Atto3的车身上贴着醒目的“WEARENO.1”标语。2023年,这款车以1.92万辆的销量成为泰国纯电动车销冠。

占当地电动车市场份额的25%以上。而十年前,东南亚市场每10辆车中就有近8辆是日本品牌,如今这一比例正快速下滑。

从90%到71%!印尼市场崩了,中国电动车只用两年,就终结了日系的半世纪霸权?-有驾

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的快速渗透,首先源于其极致性价比。在印尼,比亚迪海豚的售价约为2亿印尼盾(约合8.55万元人民币),仅为同级别日系车型的一半。泰国市场上,比亚迪Atto3起售价为90万泰铢(约2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丰田bZ4X等日系竞品。

价格优势背后是中国成熟的产业链支撑。常州的动力电池产业链覆盖了31个关键环节中的30个,完整度达97%,合肥的芯片企业从零爆发至超400家,产值突破500亿元。这种供应链效率使得中国电动车在成本控制上远超对手。

中国车企的野心不止于出口。2023年,比亚迪宣布在印尼投资13亿美元建厂,年产能15万辆,哪吒汽车泰国工厂已规模化生产,长城汽车罗勇工厂下线欧拉好猫。本土化生产不仅规避关税,更深度绑定当地市场。

从90%到71%!印尼市场崩了,中国电动车只用两年,就终结了日系的半世纪霸权?-有驾

充电网络建设同样关键。长城汽车在泰国接入超1000座充电站,覆盖85%的公共充电网络,广汽埃安计划到2028年在泰国建成100座快充站。这种“车+桩”同步推进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东南亚用户对充电便利性的焦虑。

日系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印尼,丰田2024年1-8月销量下跌12%,而比亚迪同期销量增长3倍。新加坡市场上,比亚迪更是在2024年上半年直接取代丰田成为销冠。日本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迟缓是主因。

为挽回颓势,日本政府联合东盟推出“2035中期战略”,计划投入1400亿日元用于人才培养和脱碳技术。丰田,本田等企业也宣布未来5年在泰国投资1500亿泰铢,试图重夺电动化话语权。

从90%到71%!印尼市场崩了,中国电动车只用两年,就终结了日系的半世纪霸权?-有驾

东南亚电动车市场已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2023年泰国纯电动车销量前五名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特斯拉ModelY和现代Ioniq5分列第三,第五。印尼市场则呈现五菱AirEV,比亚迪M6,奇瑞OmodaE5等多品牌混战态势。

政策驱动进一步加速市场洗牌。泰国推出“2030年零排放汽车占比30%”目标,并提供购车补贴和关税减免,印尼利用镍矿资源吸引宁德时代,富士康等企业建厂。这些政策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窗口期。

竞争已向上游蔓延。印尼的镍矿资源成为电池企业争夺焦点,宁德时代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电池项目,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在泰国建厂,支持长城,合众等品牌的本地化生产。日本车企则试图通过联合采购稀有金属,回收废旧电池等方式控制成本。

从90%到71%!印尼市场崩了,中国电动车只用两年,就终结了日系的半世纪霸权?-有驾

数据成为新战场。小鹏与大众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工厂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日本车企虽提出开发自有软件平台,但进展缓慢。新加坡汽车销售商AdamMirza坦言:“日本品牌似乎已接受在电动车上无法与中国竞争的现实。”

东南亚街头的变化只是全球汽车产业重构的缩影。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同年,日本车企在亚洲市场份额下滑幅度居全球之首。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路线选择,更是产业链效率,本土化深度与市场响应速度的综合较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