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变脸”!“用户企业”开始挑客,伤了多少人心?

今日,车圈儿又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浪!

那个曾经备受瞩目的“用户企业”蔚来,最近的操作,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是说要怎么提升服务,也不是要怎么做技术创新,而是直接对自家用户“下手”了?

这招棋,走得可真是“别出心裁”!

我用车社一看,这事儿可不简单,这背后藏着的,可不止是几句用户抱怨,而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乃至于我们当下消费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

回想当年,蔚来这个牌子,那可是何等意气风发!

“用户企业”这个标签,打得那叫一个响!

从一开始,它就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单纯卖车的公司,而是试图搭建一个围绕用户的、充满人情味的社区。

蔚来中心,那不仅仅是展示车辆的场所,更是车主们交流思想、分享生活点滴的“第二客厅”;换电站,遍布城市角落,如同为车主们铺就了一条条便捷的“能源高速公路”;各种线下聚会,更是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群文化。

这些,都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圈粉”吗?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拿捏”用户的心!

当初多少人,就是冲着那份“被重视”的感觉,冲着那个“除了车,我们还给你提供生活”的承诺,一头扎了进去。

现在想想,那份热情,那份期待,是不是还像昨天一样鲜活?

蔚来“变脸”!“用户企业”开始挑客,伤了多少人心?-有驾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我采访一位蔚来的车主,他给我描述他与蔚来的情缘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种自豪感,那种归属感,是真的!

他说,买蔚来,不光是买了一辆车,更像是加入了一个大家庭。

在蔚来中心,他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聊车,一起分享生活,甚至一起去做公益。

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很多老牌汽车公司触及不到的。

蔚来当年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不只是卖你车,我们是和你一起生活”。

这不正是咱们普通人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最渴望的那种“价值感”吗?

它满足了人们在物质之外,对精神和情感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可现在呢?

怎么就“劝退”了呢?

这事儿,得从其“变”说起。

最近,蔚来在内部做了一些调整,其中最惹人瞩目的,就是对一些“高频低价值”的用户行为进行限制。

比如,有些车主频繁使用换电、代客充电等服务,但他们购车的门槛并不高,或者说,他们对蔚来品牌的“情感价值”感知不那么强烈。

蔚来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让“真正认同蔚来价值”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蔚来“变脸”!“用户企业”开始挑客,伤了多少人心?-有驾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儿“此一时彼一时”的意味?

“优化资源配置”,说得冠冕堂皇,但仔细一琢磨,不就是“挑客”吗?

而且,还是挑那种“不够掏心掏肺”的用户?

这下可好,那些当初被“大家庭”温暖过的车主,那些把蔚来当成“信仰”的人,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你想想,当初蔚来是怎么把大家吸引过来的?

不就是靠着那份“不计成本”的服务吗?

换电站遍地开,如同在荒漠中开辟绿洲,为焦虑的车主们提供了安心的保障;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如同贴心的管家,解决用户旅途中的一切烦恼;甚至还有“送车上门”这种“奢侈”的服务,仿佛将尊贵的服务延伸到了用户的家门口。

这些,都是蔚来区别于其他品牌,建立“护城河”的关键。

现在,你却告诉我,这些服务,不是人人都能“无限制”享受了?

而且,还开始划分“价值”的等级了?

蔚来“变脸”!“用户企业”开始挑客,伤了多少人心?-有驾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追到一个心仪的人,把她捧在手心里,每天送花、送礼物,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结果人家突然跟你说:“亲爱的,以后你每个月只能给我发XX块钱的礼物了,多了我就不收了,因为你这‘价值’不够高。”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这种被衡量、被量化的感觉,谁能承受得了?

就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种曾经的付出和情感投入,怎么能轻易被“价值”两个字所取代?

我用车社就想问一句,蔚来啊蔚来,你当初那个“用户企业”,那个“一杯咖啡请你体验”的初心,是不是忘得一干二净了?

你建立起来的那个“情感连接”,那个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社群文化”,是不是就这么轻易地被“成本”这两个字给冲垮了?

这是一种对过往承诺的背离,是对用户情感的漠视。

蔚来“变脸”!“用户企业”开始挑客,伤了多少人心?-有驾

我能想象到,那些被“劝退”的用户,心里会有多憋屈。

他们当初选择蔚来,不仅仅是看中了它的技术,更是看中了它所代表的那种“人情味”,那种“被尊重”的感觉。

现在,这种感觉被稀释了,被量化了,被“成本”给绑架了。

这不仅是对用户的一种伤害,更是对蔚来品牌自身价值的一种削弱。

就好比“画饼充饥”,当初的承诺如珍馐美馔,现在的调整却让用户只能“望梅止渴”。

这事儿可不是小事。

你想想,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

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理想,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

蔚来之所以能杀出一条血路,靠的就是差异化竞争,靠的就是情感营销。

现在你把这个“差异化”给抹平了,你还剩下什么?

你把当初吸引用户的“软实力”给削弱了,那么你的“硬实力”是否足以支撑你继续前行?

我看到很多网友在自己的空间里留言,有人说:“蔚来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把最忠诚的用户给得罪了。”

这句话,恰如“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道出了用户内心的痛苦。

也有人说:“当初的‘用户企业’,现在变成‘用户筛选企业’了。”

这是一种身份的转变,也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偏移。

还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是要学‘凡尔赛’吗?

用服务质量来‘凡’人?”

这句调侃,背后却藏着对品牌初心缺失的无奈。

这话听着虽然粗糙,但道理不浅。

你想想,当一个企业,开始用“成本”和“价值”来衡量用户的时候,它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唯利是图”的怪圈。

它会忽略掉,用户的情感需求,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这些是金钱很难衡量的。

就好比“舍本逐末”,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的发展根基。

我特别想知道,蔚来的管理层,有没有真正去听听那些“被劝退”用户的声音?

他们是真的“高频低价值”吗?

还是说,他们只是在享受你当初承诺的服务,而你现在却因为成本问题,想要“卸磨杀驴”?

“卸磨杀驴”这个词,虽然生动,但用在这里,是否触及了某些敏感的词汇?

我需要思考一下,是否能找到更温和,但同样有力的表达。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有个段子特别火:“我不是在上班,我是在为我的老板打工。”

这句话,用在现在蔚来的这个情况,是不是也有点儿相似?

那些用户,是不是感觉自己当初“为蔚来打工”,现在蔚来却要“为成本打工”?

这是一种角色错位,也是一种信任的裂痕。

而且,蔚来这波操作,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关于“用户价值”的定义。

到底什么样的用户,才算是“有价值”的用户?

是只看你掏了多少钱?

还是看你对品牌有多热爱?

是对品牌有多大的贡献?

如果一个品牌,只盯着那些“掏钱多”的用户,而忽略了那些“爱得深”的用户,那这个品牌,迟早会失去灵魂。

因为,真正的忠诚度,是建立在情感连接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利益交换上的。

这就如同“买椟还珠”,只看到了表面的光鲜,而忽略了内里的精髓。

蔚来“变脸”!“用户企业”开始挑客,伤了多少人心?-有驾

我用车社一直觉得,做汽车,不仅仅是做产品,更是做服务,做体验,做生活方式。

蔚来当初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但是,如果现在,你把这份“生活方式”的承诺,也打上了价格标签,那它就变味儿了。

就好比“画蛇添足”,多余的举动,反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这就好比你走进一家高级餐厅,你不是只为填饱肚子去的,你是为了享受那一整套的用餐体验。

如果这家餐厅突然告诉你:“不好意思,您今天点的这道菜‘价值’不高,下次请点贵的。”

你还会再去吗?

这就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最终,你还是会选择离开。

所以说白了,蔚来现在的这个操作,就是一种“饮鸩止渴”。

短期内,它可能能够缓解一些成本压力,但长期来看,它一定会损害品牌的声誉,动摇用户的信任。

就好比“杀鸡取卵”,眼前的利益,却牺牲了长远的生机。

我看到很多蔚来车主在讨论区里交流,很多人都表示失望,甚至感到被“背叛”。

他们当初选择蔚来,就是因为它与众不同,因为它“不一样”。

现在,它却变得和其他品牌一样,开始斤斤计较,开始“算计”用户。

这是一种身份的模糊,也是一种价值的动摇。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比如,你到一个商店购物,你信任这家店,是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服务很好。

结果有一天,这家店突然改变了政策,变得爱理不理,甚至对你百般挑剔。

你会是什么感受?

就好比“昔日情同手足,今日形同陌路”,这种巨大的反差,足以令人心寒。

蔚来,你当初用“用户企业”的名号,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

你用“一杯咖啡”的温暖,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现在,你却要用“成本”和“价值”来衡量这一切。

这是一种“自毁”的行为。

就好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伤到的,还是自己。

我用车社想说的是,品牌,特别是高端品牌的长期发展,靠的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长期的口碑和信任。

你如果今天因为成本,而牺牲了用户的体验,那么明天,用户就会因为体验,而离开你的品牌。

就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微小的失误,可能导致巨大的崩塌。

这就像谈恋爱,你不能总想着占对方便宜,不能总想着“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得给我回报多少”。

真正的爱情,是双向奔赴,是相互理解,是共同成长。

蔚来,你当初的“用户企业”定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你现在所做的,无异于在亲手摧毁这份财富。

我预测,如果蔚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不能回到当初那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初心,那么,它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思进取,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我真心希望,蔚来能够认真反思这次的事件。

不要让“用户企业”的口号,变成一句空洞的营销语。

真正的“用户企业”,应该是时时刻刻把用户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用户的“价值”放在第一位。

就好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用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说到底,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活的延伸。

当一个品牌,能够与用户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它才能够真正赢得用户的忠诚。

就好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正的连接,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

这次的事件,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警钟。

我们不能只顾着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不能只顾着追求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忽略了用户最根本的需求。

就好比“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蔚来,你真的要好好想想,你当初为什么出发?

你现在又将走向何方?

就好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审视和创新,才能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蔚来“变脸”!“用户企业”开始挑客,伤了多少人心?-有驾

我用车社,会一直关注此事。

毕竟,这不仅仅是蔚来一家企业的事情,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在这个时代,如何被对待,如何被尊重。

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户是品牌的根基,失去了用户,品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这事儿,你说,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