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不花钱反赚2000?小心修理厂的“馅饼”变“陷阱”!
最近一则新闻在车主圈炸开了锅:一位车主事故出险后,在定损员推荐的修理厂修车,不仅没花钱,还拿到了2000元返点。结果8个月后,更换的大灯就开始发黄,维修厂却要求退还返点才给换原厂件。这种“修车返点”的行业潜规则,你遇到过吗?
//这看似是车主捡了便宜,实则是修理厂用副厂件冒充原厂件赚取差价的手段。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吉林一位车主自行购买配件让修理厂安装,结果车辆无法正常使用,闹上了法院。还有车主修车后发动机损坏,维修中心辩称车辆入厂时维修内容未涉及发动机,双方为5万元赔偿争执不下。
为什么修车行业纠纷不断?说到底就是信息不对称。大多数车主不懂车,维修过程就像个黑箱,修理厂说换什么就换什么,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有些维修厂就是利用这种信息差玩猫腻:副厂件冒充原厂件、小毛病大修、虚高报价。
那么作为普通车主,如何避免掉进修车的陷阱呢?
第一,维修前务必签合同。吉林市船营区法院的法官提醒,要签订详细的维修合同,明确维修项目、质量标准及双方权利义务。别怕麻烦,白纸黑字才能保护自己。
第二,选择正规维修店。路边小店价格可能便宜,但质量和售后难有保障。正规4S店和认证维修厂虽然价格稍高,但配件来源正规,技术也更可靠。
第三,保留好维修凭证。从维修合同到付款凭证,一切与维修相关的文件都要妥善保管,万一出现问题,这些就是维权的重要证据。
第四,了解基本的汽车知识。不需要成为专家,但对爱车的基本结构和常见问题应有所了解,这样至少能看懂维修单上的项目,避免被“忽悠”。
第五,谨慎对待“超低价”和“返点”诱惑。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修理厂给你的返点,除了车辆扩损外,还有可能就是用副厂件代替原厂件的差价而来。
遇到纠纷怎么办?像新闻中的车主那样,可以先与维修厂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像吉林那位车主一样走法律途径。法院在处理这类纠纷时,通常会优先调解,既省时省力,又能切实解决问题。
爱车是很多人的“第二个家”,保护好它不仅是钱的问题,更关系到行车安全。下次修车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别让“免费”的馅饼变成伤财又危险的陷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