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九代前脸进化哪代最惊艳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数据挺炸裂的:2023年上半年,某新势力车企账面净亏损高达50亿元人民币。50亿,这是个什么概念?有网友直接开玩笑,说这公司每卖一台车就亏好几万,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听上去有点离谱吧?毕竟你想,汽车这种东西是大件消费品,单车的售价不低,怎么会亏到这种程度?这事不只是看着吓人,确实很容易让人怀疑,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但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把账面上的数据拆开捋一捋,看看这50亿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亏损这个词听起来挺绝对的,但它其实是个结果,里面包含了营收、成本、运营费用等等很多东西。单看一个亏损数字,是没法还原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么的。

高尔夫九代前脸进化哪代最惊艳-有驾

首先看营收,这家车企的半年收入接近200亿元,听起来不低。毕竟刚成立几年,能做到这个量级的规模,已经算是跑得很快了。但再细看成本,问题就出来了。它的成本占比接近90%,也就是说它卖车赚来的钱,几乎全被供应链、制造、研发这些环节吞掉了。看着夸张是吧?但这还不是最扎眼的地方。真正让人觉得“这也太不赚钱了”的,是它的毛利率——只有3%左右。毛利率低,意味着它每卖一台车,能保留下来的利润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难怪有人调侃,说它是在“赔本赚吆喝”。

高尔夫九代前脸进化哪代最惊艳-有驾

那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就证明,这家公司一定有问题?也不尽然。接下来咱们再挖挖,到底是哪些成本把它给压得这么低?这个结构,才是问题的关键。

首先,这家车企的研发投入占比极高。2023上半年,它光是研发就花了40多亿元,占收入的20%以上。这个比例,在传统车企里算是天文数字了。比如大众集团2022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到5%,丰田也只有7%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家公司花在研发上的钱这么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的纯电平台需要持续迭代,无论是电池技术还是智能驾驶,都属于“烧钱领域”。另一个是新势力还在扩张阶段,想抢占市场,就得拿下一些前沿技术的主动权,这一块的钱,省不下来。你可以说它研发投入高得吓人,但也得承认,这是行业的共性问题——不烧钱,你连门槛都进不去。

高尔夫九代前脸进化哪代最惊艳-有驾

再看运营费用。这家公司光是营销就花了十几亿。广告、渠道建设,这些钱看起来“冤大头”,但在新势力里属于标配。因为它没有传统车企积累起来的线下网络,没办法靠天然的品牌认知来吸引用户,只能通过高频的市场投放让消费者记住它。这事听上去挺吃亏,但新势力几乎全是这么玩的。你去看造车新势力的财报,不管是蔚来、小鹏、理想,还是后来的哪吒、零跑,营销费用都高得离谱,甚至反向拉低了利润表现。说白了,这不是单个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生存方式。

高尔夫九代前脸进化哪代最惊艳-有驾

讲到这儿,咱们可以顺手拉个同行对比一下。一些传统车企,比如丰田、大众,毛利率普遍在15%-20%,比新势力高了好几个档次。这是为什么?很简单,传统车企有规模优势。它们的供应链成熟,生产成本低,品牌溢价高,营销也不用像新势力那样烧钱去刷存在感。但你再看新势力,蔚来的毛利率刚过10%,小鹏只有个位数,理想稍微好一点,但也没能追上传统车企。换句话说,这家亏损50亿的新势力公司,并不是个例,它只是把整个行业的艰难境遇翻了倍,摆在了台面上。

那问题来了,它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在抓机会?这个亏损,是战略性的,还是没活路了?其实,核心要看它的钱花在哪儿。

高尔夫九代前脸进化哪代最惊艳-有驾

从研发和营销的角度看,这家公司确实在“烧钱”。但换个视角,它又是在投资未来。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大趋势,新势力们没法躺着赚钱,必须在技术和市场上抢占先机。而这些投入的回报周期,通常要拉得很长。比如智能驾驶技术,今天烧进去的钱,可能得五年、十年后才能见回报。所以眼下看是亏损,但放到整个战略布局里,它其实是有章法的。当然,这事也不能全靠乐观去看——烧钱投资是风险极高的玩法,技术方向选错了,或者市场没跟上,就可能真的栽跟头。

高尔夫九代前脸进化哪代最惊艳-有驾

最后回到这家新势力车企的50亿亏损上。拆下来看,它确实不是“卖车就亏钱”那么简单。研发投入高,营销费用重,是新势力的普遍现象。相比之下,它的问题可能更偏结构性,比如成本压不下来,单车利润空间太小。但这事也不能只盯着亏损数字不放,关键是它接下来怎么走:它的技术能不能跑出来?它的品牌能不能站稳脚跟?这些才是真正决定它未来命运的东西。所以,表面看着吓人,但拆下来,其实很多动作都是有逻辑的。只是逻辑对了,还得靠执行力证实自己。

总结一下,这家车企的亏损是个阶段性结果,不能简单用“危险”或者“失败”来定义。汽车行业从来不是个快钱领域,新势力的路更难走。但只要它能熬过这个阶段,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就还有机会。至于最后能不能成,我们不妨给它一点时间,再看它怎么走下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