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广州南沙一位车主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卖车经历,瞬间戳中无数人泪点——2018年花150万买的车,今年2月挂140万无人问津,连续降价到100万才有买家上门,最终成交价比买入价直降50万。
更扎心的是,这辆车在平台上挂了整整三个月,看车的不是嫌弃油耗高,就是吐槽“有这钱不如买电车”,甚至有位“00后”小伙子直言:“现在谁还花一百万买燃油车啊?加点钱都能买套小户型了!”
看着这份成交记录,我隔着屏幕都替车主肉疼。
但仔细想想,这场“亏本买卖”背后藏着的三个真相更让人心惊。
第一,燃油车的保值神话彻底破灭。
2018年正是广州车牌竞价高峰期,当年个人车牌均价冲到4.2万,现在新能源车免摇号还送绿牌,谁还愿意为燃油车买单?
第二,年轻人消费观翻天覆地。
以前买车是面子工程,现在95后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宠物甚至“攒首付”上,数据显示南沙黄阁汽车城二手房单价才1.5 - 2万-平,一百万确实够付个小户型首付。
第三,市场风向说变就变。
五年前豪车加价排队抢,如今特斯拉、比亚迪把价格打下来,二手车商收車时都在嘀咕:“您这车辆系统太老了,现在新车型都带AI语音助手了”。
这场持续三个月的“降价拉锯战”,何尝不是中国汽车市场转型的缩影?
当电动车充电桩比加油站还多,当自动驾驶开始接管方向盘,我们或许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产价值。
你在购置和出售车辆时踩过哪些坑?
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如果点赞过千我们就深扒广州二手汽车市场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