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号叉车巨头:营收破1300亿,超越凯傲、永恒力

凌晨四点半,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仓库已经亮起了灯。

老周蹲在他的五吨级叉车旁,手里捏着半截烟头,对着刚来的学徒说:"知道这台铁牛值多少钱不?够在你们县城买三套婚房!"学徒小张瞪大了眼睛,手指摸着车身上那个烫金的"TOYOTA"商标,压根没想到这么个铁疙瘩比他们全村一年收成还金贵。

全球头号叉车巨头:营收破1300亿,超越凯傲、永恒力-有驾

全球叉车江湖最近出了件大事。《2024年全球20强叉车供应商排行榜》新鲜出炉,丰田自动织机以1312亿元的年收入再次坐稳头把交椅。这家起家做纺织机的日本企业,如今在两百多个国家的仓库里都能见到它家的橘红色身影。有意思的是,同样是这家企业,还在帮自家兄弟丰田汽车组装越野车,活像个工业界的"斜杠青年"。

德国凯傲集团的市场总监施密特在上海的展会上急得直冒汗。他们新推出的电动叉车定价可比中国货贵出一截,采购商们都在杭叉集团的展台前排队询价。"这日子没法过了,"施密特用德式英语跟同事抱怨,"十年前他们还在学我们造柴油车,现在倒来教我们做锂电池?"他可能忘了,自己公司第二大股东正是中国的潍柴动力。

全球头号叉车巨头:营收破1300亿,超越凯傲、永恒力-有驾

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堆场里,来自安徽的电动叉车正忙着装卸货物。操作工老李掏出口袋里的功能机看了眼时间,距离交班还有三小时。这台车是他们厂里最新的氢能源试验车,充一次电能顶两天。"德国车是好,可咱们这车充电就跟手机插个线似的,方便!"他对来参观的越南客户比划着,完全没注意到对方根本没听懂他的安徽腔普通话。

日本三菱物捷仕的东京总部最近气氛格外紧张。财务部的玻璃门前,总有人影匆匆闪过。公司门口停着几辆黑色轿车,有眼尖的员工认出是投资银行的人。茶水间里,两个课长正在窃窃私语:"听说要把叉车业务打包卖掉......""嘘!没看见法务部的人在盯梢吗?"

在山东潍柴动力的会议室里,工程师们正争论是否要给德国子公司的新车型换用中国产的电机。"咱们的永磁同步电机效率比他们高两个点,"年轻的技术主管推了推眼镜,"可那帮德国同事非说我们的轴承受力分析不够严谨。"墙上投影仪的光线映在他满是熬夜痕迹的脸上,活像个现代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全球头号叉车巨头:营收破1300亿,超越凯傲、永恒力-有驾

杭叉集团的氢能实验室最近灯火通明。项目负责人王工盯着压力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再来一次,"他对助手说,"我就不信突破不了这个续航瓶颈!"实验室角落里堆放着的竞争对手产品手册已经被翻得卷边,最上面那本印着丰田叉车参数的内页上画满了红圈。

有趣的是,在这个看似传统的工业领域,全球化变得异常具体。德国设计的叉车装着中国产的电机,美国工厂的流水线上跑着日本研发的自动导引车,连印度塔塔集团的仓库里都在用着中德合资企业生产的物流机器人。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叉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近两成,其中七成销往"一带一路"国家。

广州某物流园区的老王叼着烟,看他新买的国产电动叉车在场地上转圈。"知道我为啥换这车不?"他拍着金属车架对同行们显摆,"这玩意充电就跟给手机插电似的,半夜电费便宜时充满,白天干活能省下两包烟钱!"旁边开德国柴油叉车的老刘哼了一声,却悄悄掏出手机拍下了车身上的客服电话。

全球头号叉车巨头:营收破1300亿,超越凯傲、永恒力-有驾

行业分析师陈明在其最新研报中指出一个有趣现象:中国叉车企业正从价格优势转向技术突破,而欧美老牌厂商则开始学习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模式。就像二十年前没人相信中国手机能走向高端,如今在工业车辆领域,相似的故事正在重演。

英国某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全球叉车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传统格局正在松动。就像当年汽车取代马车时没人能预料到加油站会遍布全球一样,谁又敢断言未来十年的物流装备会变成什么样?

夜幕降临,上海自贸区仓库的灯光依旧通明。老周擦着额头的汗,掏出手机看了眼家乡微信群里的消息。老家表弟正在晒新买的国产叉车照片,配文是"比德国货少个零,干活不输半分"。他笑了笑,把手机塞回兜里,转身跳上那台漆面斑驳的丰田叉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铁家伙的尾灯在夜色里划出两道红线,像极了这个行业中东西方力量此消彼长的轨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