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英国顶级豪华品牌宾利,正式下线了它的一款新车,叫Batur敞篷版。
这消息一出来,懂车的人都明白,这可不是简单地发布一款新车,它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告别仪式。
因为这台车,是宾利为了告别它最引以为傲的W12发动机而专门打造的,可以说是这台传奇发动机最后的绝唱。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车有多稀罕。
宾利官方说了,这款Batur敞篷跑车,全世界总共就生产16辆。
16辆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就算把全球所有最有钱的人都算上,也只有16个幸运儿能拥有它。
咱们普通人想在马路上亲眼见到这台车,那个难度,可能比中个彩票头奖还要大。
所以,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再是一辆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件注定要被放进博物馆或者顶级车库里的收藏品。
从一年半前首次公布消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到如今第一台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成品车缓缓驶出英国克鲁的工厂,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仪式感。
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台下线的车,车主到底是怎么定制的。
车身用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漆,叫“乳白石英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又高级的光泽,一看就不是普通货色。
但车主显然不满足于低调的奢华,他在车身上加了一道贯穿车身的黑色赛车拉花,一下子就让这台典雅的豪车多了几分战斗气息。
最妙的是,在这道黑色拉花旁边,还有一条细细的橘色线条作为点缀。
这个橘色用得非常巧妙,不光是拉花上有,连车头那个巨大又霸气的进气格栅内部,以及那套专门设计的轮毂上,都能看到这一抹亮眼的橙色。
整个外观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穿着顶级定制西装的英国绅士,却悄悄搭配了一双骚气的橙色袜子,既有身份,又不失趣味。
车外面的设计已经够讲究了,打开车门看里面,你才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顶级定制。
宾利的设计师在内饰上玩了一个很特别的花样,他们把主驾驶和副驾驶的区域设计成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和颜色。
驾驶员这边,是深沉的“鲸鱼黑”,主要材料是那种摸上去手感极佳的Alcantara翻毛皮,营造出一种让人能集中精神开车的战斗氛围。
而副驾驶那边呢,则是大面积的“亚麻白”真皮,显得特别优雅和放松。
两种颜色之间,用亚麻色和跟车外呼应的橘色缝线连接起来,从仪表台到车门板,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天衣无缝。
这种设计,就好像在对车里的人说,开车的人请专注享受驾驶,坐车的人就请舒舒服服地欣赏风景。
更让人惊叹的是车里的用料。
我们平时开车,换挡拨片、转向灯的拨杆、空调出风口的调节钮,大部分都是塑料或者普通金属。
但在这台Batur上,这些你手能摸到的地方,居然用的是实心钛金属打造的。
钛金属这种材料,一般都用在航空航天或者高端腕表上,又轻又坚固,而且成本极高。
当你手指触摸到那种冰凉、厚重的金属质感时,那种高级感是任何仿金属的塑料件都无法比拟的。
这已经超出了“豪华”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对机械工艺近乎偏执的追求。
甚至为了不浪费座椅后面的空间,宾利还专门配了两个定制的真皮旅行包,大小和颜色都跟内饰完美匹配,把精致做到了每一个角落。
说了这么多车本身的设计和用料,但其实这台车真正的灵魂,是它发动机盖下面的那台6.0升W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可以说是宾利品牌的图腾,是过去二十年里宾利站在豪华车顶端的底气所在。
在Batur这台告别之作上,宾利的工程师们把这台发动机的潜力压榨到了极致。
最终的动力数据达到了惊人的740马力和1000牛·米的扭矩。
这是什么水平呢?
就是说,这台车一脚油门踩下去,产生的力量感,比很多纯粹的赛车还要猛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工程师给它换了全新的进气系统、升级了涡轮、强化了冷却系统,甚至连排气管都换成了更轻、声浪更好听的钛合金材质。
可以说,这是W12发动机最完美、最强大的一个版本。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这台发动机这么厉害,这么有代表性,为什么宾利要主动停产它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大趋势变了。
现在全世界都在朝着电动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让这种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宾利自己也宣布了,计划在2026年正式停止生产W12发动机,全面转向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
所以,Batur的出现,就是为了给这个属于燃油车的辉煌时代,画上一个最华丽的句号。
这件事情其实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
当宾利这样的欧洲老牌豪华车企,还在用这种极度奢华、充满情怀的方式,为它们的内燃机时代举办盛大的“告别派对”时,我们中国的汽车产业,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中国的汽车品牌,没有那么悠久的V8、W12发动机历史,也就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
我们很早就看准了电动化这个未来的方向,并且是铆足了劲儿,直接“换道超车”。
当别人还在留恋过去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在新的赛道上全力冲刺了。
无论是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还是自动驾驶,中国品牌正在用自己对未来的理解,去重新定义什么是新时代的豪华车。
这并不是说宾利做错了,Batur这台车本身,绝对是燃油车工业的一件艺术品,它代表了传统机械工艺所能达到的顶峰,值得每一个爱车的人去欣赏和尊敬。
但它的存在,也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选择了一条更直接、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路径。
这两种不同的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却清晰地告诉我们,全球汽车世界的格局,真的已经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十字路口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