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派科技成立及整合
6月份,东风汽车集团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简称奕派科技。
这家公司整合了风神、纳米和奕派三个品牌,对它们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
这次整合有个不同之处:新公司的负责人是汪俊君,他之前是岚图汽车的首席技术官,是个技术背景很强的人。
技术型人才出任CEO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主修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009年加入东风汽车,至今已有16年的工作经验。他主导过东风马赫动力的研发,推动了岚图ESSA和SOA电动平台的开发,同时也深入研究驾驶辅助技术的发展。
从东风的角度看,他是一位难得的技术型人才。他带领的岚图汽车,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增长最快、成绩最突出的高端品牌。
现在,这位拥有丰富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工程师,被任命为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CEO,这在内部看来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品牌与技术协同发展
去年,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总销量超过21万台,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产品线覆盖从A0级轿车到B+级SUV,技术上也涵盖了纯电、插混和油电混动等多种形式。
用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来管理企业,是用户希望看到的。汪俊君懂车、懂技术,也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他在管理中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渠道、营销、品牌和研发、设计之间形成闭环,所有工作都围绕用户最需要的产品展开。
工程师主导的汽车品牌成功之路
每个成功的汽车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工程师主导的团队。他们更懂产品,也更懂用户。
像马斯克,虽然现在在北美工厂休息,但他一直推动生产效率,扁平化的管理也让设计更高效、更灵活。
丰田的掌门人丰田章男,本身就是工程师出身,他不仅推动了丰田的制造理念,还经常亲自去试车。
中国越野车的代表人物魏建军,也是从工程师做起,用技术实现了无数人的越野梦。
现在进入存量市场,谁能更好地服务用户,谁就能赢。东风汽车让汪俊君担任新公司CEO,就是想在新能源时代做出新突破。
相比其他品牌的小修小补,奕派科技的成立是一次彻底的变革。它拥有更独立、更完整的体系,产品规划一开始就非常扎实,有多款车型同时推进。
品牌整合与未来发展
在“未来之翼”战略发布会上,奕派科技推出了两款新车型:奕派008和风神L8,还为纳米01推出了新颜色。这些产品设计时尚、年轻,风格统一,体现出品牌的一致性。
更重要的是,现在奕派科技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旗下不同品牌的产品(如奕派、纳米、风神)不太可能互相抢资源或内耗。
从行业角度看,这次成立新公司,意义远大于品牌合并本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资源分散、产品冲突是大问题。而整合后,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内耗。
同时,公司更重视技术人才,能更快推动研发和设计,提升整体发展速度。这也让公司的凝聚力更有保障。
奕派科技2028年规划
奕派科技计划到2028年推出20款车型,覆盖范围广。因为品牌统一管理,东风会给予更多资源支持。
这家规模更大的新公司,受到行业高度关注,尤其是智能化方面。它和华为的合作已经从买产品,升级为深度参与产品开发、营销和生态建设。
这意味着像乾崑智驾ADS、鸿蒙座舱这样的先进技术,未来会应用在奕派的多款车上。
新车型和技术不断推出,对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很大考验,这也让技术背景的CEO显得尤为重要。
东风携手华为布局新能源
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我觉得可以这样简单说:
说到“重技术、讲产品”,就不能不提今年1月,奕派品牌和华为签了合作协议,双方要在座舱系统和驾驶辅助这些方面深度合作。
现在东风和华为的DH合作项目已经启动,今年第二季度还成立了新公司——东风乘用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从这里可以看出,东风在新能源时代想重新崛起,思路很明确。
一是把多个品牌整合到一起,集中资源,由技术团队主导发展;二是和华为合作,给企业带来新的技术和活力,确保产品和技术不落伍,有竞争力。
这套做法思路清晰、效果明显,也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
新能源汽车体验与技术发展
在新能源时代,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体验。他们希望车子不仅质量可靠,还要设计好看、价格合理、科技感强。
奕派科技的成功,不只是“东风需要”,更是整个行业可以学习的榜样。它体现了资源整合、重视技术、与优秀企业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成功企业的关键。
这些年,东风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实力。从研发、设计到设备、人才,再到运营和社会资源,它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者。汽车这个行业,不能只靠热情,必须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走得长远。
虽然新能源时代让很多新企业有机会进入市场,门槛看似降低了,但造车并不容易。能造出一辆车,和能造出一辆好车,完全是两回事。
持续发展,稳健前行
这几年很多企业倒闭,给用户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也提醒我们,只有真正长久坚持的企业,才能持续为用户服务。
所以,每一分资源都要用在刀刃上。在央企中,东风汽车是少数真正懂得这一点的公司。它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比谁都清楚怎么把资源用好。
从和华为合作,到全面深度联动,再到整合多个品牌、重用技术人才,东风正在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它不再是过去那个老国企,而是一个更灵活、更有活力的现代化企业。
它不只是要推出20款新车,而是想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新的标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它选择“不内卷”,专注内部优化、精简整合,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