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负责人Mike Reichelt一句“过去从没这么干过,就是不想让老车主觉得买早了”,揭开了汽车行业最激进产品更新的序幕。
三年40款新车,宝马正在用堪比换代的改款节奏,让刚提车的车主可能瞬间感觉自己的座驾落后了一个时代。
这次更新计划的核心,是把宝马下一代电动平台Neue Klasse的核心技术提前下放到现有车型上。
这意味着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能在中期改款时获得近乎换代级别的升级。 宝马新世代平台负责人Mike Reichelt透露,这种操作在宝马历史上没有先例。
所有升级车型都将统一配备最新的iDrive X中央触控屏和全景视觉抬头显示技术。
这套系统被宝马称为“全景iDrive智能座舱”,它把整个前挡风玻璃变成了显示界面,驾驶信息就像悬浮在道路上一样。 同时,被誉为“技术巨大飞跃”的最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将成为全系标配。
宝马计划新增至少五款全新车型,包括i1、i2这样的入门电动车,i3旅行版、iX4以及一款同时提供燃油和纯电版本的硬派SUV。
基于i4平台的双门轿跑和敞篷车也在研发中,电动产品矩阵正迅速扩张。
产品线扩张的同时,经典车型的告别也在倒计时。 宝马已确认Z4跑车与8系轿跑将在2026年正式停产。
经典的3系旅行版(燃油版)可能不会再有后续车型,这将是自1988年以来宝马首次停止生产燃油版的3系旅行车。
宝马集团在2024年的研发投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1亿欧元,同比增长17.1%,这些资金主要投向智能化、电动化领域。
在中国,宝马已部署超过600项AI应用,并与华为终端达成合作协议,将深度融合鸿蒙生态。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近四分之一的MyBMW App用户使用华为终端设备。
通过与鸿蒙生态的深度集成,宝马将为鸿蒙系统用户全面升级车载应用和智能互联体验。
宝马在中国拥有3000多名软件工程师,他们不仅为中国市场研发,也为全球市场赋能。 中国团队深度参与了新世代车型的开发,从底盘调校到智能交互,从AI算法到车内场景设计,都融入了对本土用户需求的洞察。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强调,在自动驾驶领域,宝马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我们永远不会把未经验证的技术装到车上,让消费者去做实验。 ”他发现有的品牌车型在驾驶中长时间不用握方向盘,但宝马不会这样做,“我们不允许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手离开方向盘很长时间”。
驾驶乐趣和操控依然是宝马在智驾领域展示的核心竞争力。 高乐表示,宝马的工程师们坚持在安全的前提下保留驾驶参与感,这与一些品牌追求完全放手的设计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宝马这轮产品攻势的背后是业绩压力。 2024年宝马集团全年营收下滑8.4%,降至1420亿欧元,税前利润下降35.8%,为109亿欧元。 尽管纯电动车型销量达42.66万辆,同比增长13.5%,但整体业绩仍面临挑战。
全新一代BMW X3的定价策略已经显示出宝马的市场决心。 2025年2月上市的全新BMW X3指导价区间为34.99万元至44.99万元,较旧款车型降低了3万至4万元左右。 这种价格调整幅度在宝马历史上颇为罕见。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将新世代战略称为“宝马史上最具前瞻性的战略项目”。 它不仅仅是单一车型的更新迭代,更是覆盖设计语言、动力系统、电子电气架构、数字化体验和生产体系的全方位转型。
在捷克索科洛夫,宝马投资3亿欧元建成“未来出行开发中心”,这是全球最大的测试场地,专注于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技术验证。 电池技术方面,自2019年起宝马已构建覆盖电芯研发、制造、回收的完整技术体系。
全新智能电子电气架构支持AI用户体验,系统算力较现款提升20倍,通过四台高性能计算机整合车载娱乐、自动驾驶等核心功能。 同步公布的三大关键技术包括:支持18,000牛米扭矩的驾控超级大脑、全景iDrive智能座舱系统,以及能量密度提升20%的大圆柱电池技术。
首款搭载新架构的国产测试车已在沈阳下线,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 沈阳生产基地将承担包括3系、5系、X3、X5在内的主力车型的新世代版本生产。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合作伙伴的深度参与,使宝马能够在本地实现高效供应链协同。
宝马这轮产品更新反映了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积极应对。 到2027年推出40余款新车型的计划覆盖多种驱动模式与所有细分市场,显示了宝马全面拥抱电动化的决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