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陷 “黑车” 困局:车商与相关部门手续办理疑云调查

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居民陈先生,本欲通过购置车辆开启创业之路,却意外卷入一场离奇的车辆纠纷。事件背后,疑似暴露汽车经销商办理车辆手续的违规操作,不仅导致陈先生财产受损,所购车辆更沦为无法合法上路的 “黑车”,引发公众对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担忧。

一、购车委托暗藏隐患:代办承诺下的信息迷雾

2019 年 2 月,陈先生与贵州金力恒发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金力公司”)签订购车协议,以 14.9 万元的总价购入一辆轻型自卸货车,其中首付 3 万元,剩余 11.9 万元通过贷款支付。根据协议约定,金力公司承诺代为办理车辆保险、机动车号牌及安全技术检验等全部登记手续。

此后,车辆保险手续率先完成,投保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被保险人为陈先生,保险单载明的车辆信息与购车协议一致。2019 年 4 月 9 日,该车辆在黔西南州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完成注册登记,登记所有人为陈先生,使用性质核定为货运,检验有效期至 2021 年 4 月。彼时,陈先生对创业前景满怀期待,却未察觉此次代办服务中已埋下隐患。

二、年检受阻揭开真相:登记信息与实际车辆不符

2021 年 4 月,车辆首次检验有效期届满,陈先生按约定联系金力公司代办年检手续,却遭到对方多次拖延,直至同年 11 月,金力公司明确表示不再提供代办服务。无奈之下,陈先生自行前往检验机构办理年检,却被告知车辆实际车型、轮胎规格与登记信息不符,不符合检验标准,无法通过年检。

为核实情况,陈先生向黔西南州相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询车辆登记档案,最终确认:其实际购置并使用的车辆,与登记系统中记载的车辆外观存在明显差异,涉案车辆已不符合合法上路条件,沦为 “黑车”。此后,陈先生多次与金力公司协商退车退款事宜,均未达成一致。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不仅以 “欺诈” 为由向相关部门提起诉讼,诉求金力公司承担 “退一赔三” 的法律责任,还曾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立案,希望通过行政途径推动问题解决,却均未被受理,维权之路刚起步便布满荆棘。

三、诉讼进程遭遇档案调取难题:关键证据获取受阻

案件审理过程中,为查明车辆登记的核心事实,陈先生的代理律师向承办法官申请调取涉案车辆的完整登记档案。然而,档案调取工作遭遇重重阻碍:律师首先与黔西南州某交通管理部门对接,仅获取部分基础登记信息,经多次沟通仍无法拿到完整档案;最终,承办法官亲自前往该部门协调,才成功调取全部档案资料。

档案内容显示:涉案车辆的实际车架号虽与登记信息一致,但档案中留存的车辆外观照片,与陈先生实际使用的车辆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实为不同状态的车辆。这一发现让陈先生意识到,自己可能在购车及登记环节陷入了预设的骗局。而此时,这场纠纷已开始对他的家庭生活产生冲击 —— 因车辆无法运营导致收入中断,贷款压力与维权成本叠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矛盾也随之不断升级。

四、专业鉴定揭示核心矛盾:未改装却信息不符

为进一步厘清事实,陈先生向法院申请对涉案车辆进行两项鉴定:一是车辆实际状况与登记信息的一致性,二是车辆是否存在后期改装。经法院委托,贵州国正二手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司法鉴定评估报告》。

报告结论显示:其一,涉案车辆的外廓尺寸、整备质量等关键参数,均与登记系统中的备案信息不符,且外观多处细节(如车身结构、附件配置)与登记照片存在区别;其二,未在车辆上发现任何后期改装的痕迹。该结论直接指向一个关键疑问:若车辆为出厂时的原始状态,为何能通过相关部门的注册登记审核?这一矛盾不仅证实交通管理部门在车辆登记环节可能存在疏漏,也让金力公司的操作合规性受到更强烈的质疑。

五、相关部门疑似违规:法定程序未落实,配合司法态度消极

综合案件事实及鉴定结论,黔西南州某交通管理部门在涉案车辆登记过程中,疑似存在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登记办法》规定,车管所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时,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并对车辆进行实际查验,确认车辆状况与提交资料一致后方可办理登记。但从涉案车辆 “实际与登记不符却完成登记” 的结果来看,车管所可能未严格执行车辆实际查验程序,违反了法定职责要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陈先生委托律师调取档案资料时,该部门相关负责人的态度消极:不仅未按照人民法院出具的《调查令》要求提供完整资料,还作出 “有问题让纪委去查,车辆材料难以提供” 的回应。尽管此类态度可能源于工作繁忙或沟通协调问题,但客观上反映出该部门在处理群众合理诉求、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工作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与公众对行政机关的履职期望存在差距,也引发外界对其与汽车经销商是否存在不当关联的猜测。而陈先生的生活在此期间持续恶化,家庭矛盾彻底爆发,最终妻子选择离婚,儿子也因受家庭环境与经济压力影响,不慎触犯法律入狱,一场购车纠纷彻底摧毁了他原本安稳的家庭。

六、隐患不除危及安全:公信力与权益双重受损

若对相关部门的疑似违规行为放任不管,将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且潜在的风险。交通管理部门作为车辆登记的审核主体,若未严格执行审验查验程序,可能导致不符合安全标准、来历不明的车辆获得合法登记凭证,进而流入道路行驶,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此类行为还将直接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从陈先生提起诉讼至今,案件已历经数年,涉案车辆长期停放无法使用 —— 原本用于创业的工具,如今沦为无法处置的 “累赘”,陈先生的合法财产权益遭到实质性侵害,家庭更是分崩离析。这种 “维权难” 的现状,不仅让个体权益受损,更会削弱公众对行政机关履职能力的信任,影响社会对交通安全监管体系的信心。

七、当事人诉求:彻查违规,维护权益,重塑公信力

陈先生明确提出三点诉求:一是希望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事,对黔西南州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及金力公司的疑似违规行为展开全面调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要求金力公司及相关责任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弥补自身因车辆无法使用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因纠纷引发的家庭创伤;三是期待通过此案的公正处理,规范汽车销售及车辆登记环节的管理,切实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重塑行政机关的公信力,避免更多人重蹈自己的覆辙。

(本文根据陈先生提供的书面材料、合同、鉴定报告等相关证据整理,所有证据均已留存备查。如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请及时联系处理,我方将配合删除,不承担其他连带责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