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极寒实测,电车-20℃续航,最高仍能跑85%

一到冬天,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朋友们,只要一提起电动汽车,心里头总会泛起一丝嘀咕。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说电动车一到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那个续航里程就得直接打对折,开个暖风更是眼瞅着电量往下掉,让人心里没底。

这种普遍的担忧,让不少想买电动车的人望而却步,也让已经开上电车的朋友们在冬天里多了几分“里程焦虑”。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5极寒实测,电车-20℃续航,最高仍能跑85%-有驾

是不是所有的电动车在冬天都变成了不经用的“电动爹”?

其实,随着咱们国家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到了2025年这个节点,电池技术和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都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升级,“冬天续航必打五折”这种老观念,确实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真实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也乐观得多。

一辆电动车在冬天到底能跑多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几折”就能概括的。

它受到温度、电池种类、车辆本身的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车型之间的续航表现差距甚至能达到三倍以上。

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些在黑河等极寒地区进行的真实测试,以及像中汽中心这样的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来详细地剖析一下,从零下十度到零下二十五度这样的低温环境下,现在的电动车真实的续航表现究竟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零下十度这个环境。

这个温度在我国北方地区可以说是冬季的常态,绝大多数城市冬天的平均气温都在这个区间。

在这样的温度下,新款电动车的续航折扣已经被控制在了一个相当合理的范围。

我们拿两种主流的电池来举例。

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它的优点是安全、成本低,但以前的缺点是比较怕冷。

比如一些老款车型,用的是比较耗电的PTC加热方式来取暖,在零下十度的环境下,续航大概能保持在标称里程的百分之六十五到七十。

举个例子,一款标称能跑510公里的车,实际大概能跑330到350公里。

但是,换成搭载了更先进的热泵空调的新款车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热泵空调的效率更高,能耗更低,能把续航保持率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

同样是磷酸铁锂电池,一款标称550公里的新款车,实际能跑410到440公里,这个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另一种三元锂电池,它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它天生就更耐低温一些,表现也更稳定。

在零下十度时,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型,续航保持率普遍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一些高端车型甚至能超过这个数字。

开启暖风对续航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大约在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间。

2025极寒实测,电车-20℃续航,最高仍能跑85%-有驾

接下来,我们把温度降到零下二十度,这是一个真正考验电动车抗寒能力的关键温度点。

过去人们常说的“续航腰斩”,主要就发生在这个温度下。

对于那些没有热泵空调、技术比较老旧的车型来说,续航打对折确实是可能发生的。

比如一款标称405公里的老款小车,到了零下二十度,实际可能也就跑个200公里出头,保持率刚过百分之五十。

这就是过去给大家留下“电车冬天不行”印象的根源。

然而,新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以比亚迪的新款车型为例,它不仅配备了热泵空调,还加入了电池脉冲自加热这样的先进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给电池升温,让它进入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状态。

在这样的技术加持下,同样是磷酸铁锂电池,在零下二十度的实测中,续航保持率竟然跃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一款标称550公里的车,实测能跑超过440公里,这和“腰斩”的说法已经是天壤之别。

而对于三元锂电池的高端车型来说,表现就更加从容了。

比如广汽埃安的一款长续航车型,在零下二十度的极寒高速公路上行驶,开着暖风,车速保持在每小时一百公里,最终的续航保持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六点五,几乎没有受到低温的太大影响。

这充分说明,只要技术到位,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已经不再是电动车不可逾越的障碍。

再往下,我们看看零下二十五度这样的极端低温环境,这在东北、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冬季是可能遇到的。

在如此低的温度下,不同技术水平的车辆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没有电池预热功能的老款磷酸铁锂车型,续航保持率可能会跌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充电速度会变得非常慢。

但是,搭载了宁德时代最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新款车型,通过材料和技术的优化,续航保持率依然能提升到百分之六十五到七十。

而三元锂电池的表现依旧坚挺,例如极氪品牌的一款新车,采用了先进的800V高压平台和电池技术,在零下二十五度的实测中,续航保持率仍然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五。

特斯拉的Model Y高性能版,即便把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这些耗电功能都打开,续航也能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通勤需求。

所以,综合来看,到了2025年,市面上的新款电动车,尤其是一些主流品牌的中高端车型,在零下二十度的极端低温下,续航保持率普遍都能超过百分之七十。

只有那些技术老旧、没有热泵和电池主动温控系统的车型,才会出现续航大幅缩水的情况。

2025极寒实测,电车-20℃续航,最高仍能跑85%-有驾

技术升级,已经极大地缓解了用户的冬季用车焦虑。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在低温下,有的车能跑百分之八十的续航,有的却只能跑百分之五十呢?

这背后的核心差异,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电池类型。

三元锂电池在低温下的活性确实更好,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过去是短板,但随着咱们国家电池技术的进步,通过增加自加热功能和材料改良,现在与三元锂的低温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第二是热管理技术,这可以说是冬季续航的“胜负手”。

传统PTC加热方式简单粗暴,非常耗电,是续航缩水的主要元凶。

而热泵空调则聪明得多,它的能耗能降低一半以上,还能巧妙地回收电池和电机工作时产生的余热来为车内供暖,大大节省了电量。

这也是为什么有没有热泵,冬季续航表现会差那么多的根本原因。

第三则是用车场景。

在城市里走走停停,车速不快,车辆的动能回收系统能发挥作用,回收一部分能量,续航保持率会相对高一些。

而一旦上了高速,车速快,风阻大,动能回收基本不起作用,再加上暖风的持续消耗,电耗会明显增加,续航折扣自然也就会更大。

除了车辆本身的技术,我们作为驾驶者,其实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技巧,让爱车在冬天跑得更远一些,实测下来,这些方法能有效提升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续航。

比如,在准备充电前,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十几分钟开启车辆的“电池预热”功能。

这个小小的操作,不仅能让电池的活性大大提高,从而提升续航保持率,还能让充电速度快上一倍。

在设置暖风时也有讲究,温度设定在22到24摄氏度就足够舒适,比设得过高能节省不少电。

更聪明的做法是多使用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它们的功率远低于空调暖风,但体感上却非常暖和,是性价比极高的取暖方式。

同时,将空调设为内循环模式,减少车内外冷热空气交换,也能减轻空调的负担。

在驾驶习惯上,将动能回收调到最高档,虽然低温下效率有所降低,但依然能回收可观的电量。

控制好车速,尤其是在高速上,车速从每小时110公里降到90公里,电耗的降低会非常明显。

最后,停车的位置也很重要,有条件的话尽量停在地下车库或者向阳的地方,避免车辆长时间暴露在极寒的露天环境中,这能有效减少电池在静止状态下的能量损耗。

总而言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车知识的普及,“电动车过不了冬”的说法早已成为过去时。

只要我们选对了搭载了先进热管理技术的新款车型,再结合科学的用车习惯,即使是在天寒地冻的北方,电动汽车也完全能够胜任日常的出行需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