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10点,雷军一条微博瞬间点燃全网:“小米YU7,5月22日晚7点见! ”
短短半小时,这条动态转发量突破10万,评论区被“年轻人的第一台法拉利”“雷军连夜说服高管降价”等热梗刷屏,作为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YU7从工信部曝光开始就自带流量对标Model Y、续航超800公里、顶配价格不到34万……这车到底有没有实力让特斯拉颤抖?
“网传起售价15万,雷总亏本卖车! ”这是过去半年社交媒体上最火的话题,但根据最新消息,YU7基础版定价或为22.59万,顶配Ultra版突破32万,与Model Y差价约3-7万。
有知情人士透露,入门版砍掉了激光雷达和空气悬架,但标配全景HUD和NFC钥匙,比特斯拉多出的全景天窗、电动尾门已成标配。
雷军在内部会议上直言:“我们要让用户花20万的钱,享受40万的配置 ”但网友算了一笔账:若按小米SU7“每台亏5万”的传闻,YU7年销10万辆将导致50亿亏损,这背后是小米生态链的“羊毛出在猪身上”逻辑靠卖车亏钱圈用户,再通过智能家居和软件服务盈利。
这种激进策略引发两极分化:米粉高呼“闭眼冲”,传统车企则嘲讽“价格战破坏行业”。
“CLTC工况835公里! ”这是YU7后驱版海报的标语,但实测显示,冬季-10℃环境下续航缩水至约600公里,高速120km/h时速时能耗飙升30%。
有工程师指出,小米通过三项“作弊技巧”拉高数据:19英寸窄胎降低滚阻、限制电机峰值功率、甚至建议车主关闭空调,不过,雷军亲自完成的1310公里长途测试仍具说服力。
在零下10度的东北,他驾驶YU7连续行驶15小时,平均时速100km/h,全程仅充电两次,这种“反向虚标”的操作,让网友调侃:“雷总把车企续航测试卷到了新高度。 ”
当Model Y车主还在炫耀4.3秒零百加速时,YU7双电机版已杀入3秒俱乐部,691马力、508kW综合功率、253km/h极速这些数据背后,是小米自研电机和碳化硅电控系统的技术突围。
狠的是,四驱版搭载的101.7kWh宁德时代电池,支持5分钟快充200公里,比特斯拉V3超充快40%,但性能狂欢隐藏着代价:激烈驾驶时,四驱版续航骤降至500公里以下;21英寸运动轮毂版本比基础版贵2.4万,却导致续航减少95公里,有车主犀利点评:“买YU7就像选手机,要续航买标准版,要性能得上Pro。 ”
“小爱同学,回家路上煮饭”这是YU7发布会上演示的经典场景。通过米家生态联动,车辆可控制2000+智能设备,甚至能远程启动扫地机器人。
颠覆的是取消传统仪表盘,将时速、导航等信息投射到70英寸等效HUD上,驾驶视线无需离开路面,但实测发现,非小米手机用户无法享受完整生态;鸿蒙车主嘲讽:“我家车机早就能控制空调,小米不过是跟风。 ”
关于L3级自动驾驶的争议:虽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但交付初期仅开放高速领航功能,城市NOA需等待OTA升级。
设计对决:溜背造型是美学革命还是模仿争议?
从A柱贯穿到C柱的镀铬腰线、隐藏式门把手、星空格栅YU7外观被称作“法拉利Purosangue平替”风阻系数0.21Cd的成绩,甚至比保时捷Macan EV更低。
但设计团队被曝“借鉴过度”:导流槽造型神似兰博基尼Urus,尾灯组与阿斯顿·马丁DBX如出一辙。
槽点来自空间:尽管轴距达到3米,但溜背设计导致后排头部空间仅剩3指;掀背尾门开口高度1.2米,女性用户关后备箱需踮脚。有家庭用户吐槽:“这车适合二人世界,带娃还是选理想L6吧。 ”
YU7预售消息公布当天,特斯拉官网Model Y降价2万,蔚来ES6推出3万置换补贴,这印证了雷军早前预判:“我们要做车圈鲶鱼,逼着友商进步。 ”
但业内人士担忧恶性循环:小鹏G9被迫官降3.2万,问界M7库存积压,部分二线品牌已考虑退出30万级市场。
在这场混战中,消费者成为最大赢家,有Model Y准车主晒出订单截图:“感谢雷总,让我省下5万选装FSD。 ”但也有人质疑:“现在买YU7就像抢首发手机,谁敢做小白鼠? ”
终极拷问:22.59万起的YU7,到底值不值?从参数表看,这可能是30万内配置最顶的纯电SUV:
全系800V高压平台、标配HUD和激光雷达、续航碾压同级对手,但隐藏的短板同样明显:品牌溢价不足、售后网点稀少、智能驾驶落地存疑。
有车评人犀利总结:“YU7适合三类人:小米生态死忠粉、参数党、以及看腻特斯拉的尝鲜者。 ”
至于能否复刻SU7的爆款神话,5月22日的价格发布会,或许就是改写市场格局的导火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