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倍疯抢上市即破发,中国最大车企IPO,赛力斯背后水有多深?

最近金融圈最大的一个乐子,莫过于赛力斯在香港的IPO。

场面之魔幻,堪称一出浓缩了人性与资本博弈的舞台剧,让人看完直呼内行,又有点哭笑不得。

这事儿你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义,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社会实验,把金融市场里那点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活生生演给你看。

我们先把场景拉回到那个开盘日。

133倍疯抢上市即破发,中国最大车企IPO,赛力斯背后水有多深?-有驾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全城最火爆的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经过长达数月的装修和宣传,终于开业了。

门口排队的人乌泱乌泱,据说预约已经排到了明年,黄牛把一个预约号炒到了天价,这就是所谓的“133倍超额认购”。

所有人都相信,这家餐厅的头啖汤,哪怕只喝一小口,都足以在朋友圈里吹嘘半年。

结果呢?

大门一开,第一道端上来的前菜,居然是凉的。

不仅凉,还带着一股冰箱里的隔夜味儿,这就是所谓的“开盘破发”。

满怀期待的食客们当场就懵了,说好的盛宴呢?

怎么开局就是一道预制菜?

这个比喻虽然糙,但理不糙。

要理解这个局,我们必须先对IPO这个行为进行一次“祛魅”。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IPO约等于公司“飞升了”,创始人财富自由,股民跟着喝汤。

这是一种被简化了的童话叙事。

本质上,一场大型IPO,尤其是在香港这种国际化的资本屠宰场里,它同时在卖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第一种东西,叫“公司的未来”,或者说“叙事价值”。

133倍疯抢上市即破发,中国最大车企IPO,赛力斯背后水有多深?-有驾

这是卖给谁的?

卖给基石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者,以及那些真心相信这家公司能改变世界的“粉丝”。

他们买的是什么?

是赛力斯背后那套逻辑比较硬的东西:华为的技术光环、问界系列持续的爆款能力、不断增长的营收和利润。

这部分买家,就像是真心来品尝主厨手艺的饕客,他们对前菜是凉是热不那么敏感,他们等的是那道压轴的“佛跳墙”。

所以你会看到,重庆产业母基金、施罗德这种级别的机构,它们是来“入股”的,不是来“炒股”的。

对他们来说,上市首日的波动,不过是饭前漱口的水,无伤大雅。

第二种东西,叫“交易的筹码”,或者说“波动性价值”。

这又是卖给谁的?

卖给那些在资本市场里嗅觉像鬣狗一样灵敏的“热钱”、量化基金和短线炒家。

他们关心公司的未来吗?

不,他们只关心一件事:今天买入,明天能不能加价卖出去。

对他们而言,股票不是资产,是赌场里的筹码。

133倍的超额认购,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市场信心”的体现,而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人多,速来,有傻子接盘”。

133倍疯抢上市即破发,中国最大车企IPO,赛力斯背后水有多深?-有驾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德州扑克,桌上堆满了现金,所有人都知道在发牌的瞬间会有巨大的博弈空间。

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场景叠在一起看,赛力斯IPO的魔幻现实就清晰了。

超额认购的狂热,是第一类买家和第二类买家共同烘托出来的气氛。

然而,一旦开盘交易,两种买家的行为逻辑就发生了剧烈分化。

第一类买家,按兵不动,甚至可能在股价下跌时悄悄加仓。

而第二类买家,他们的剧本早就写好了:利用散户的FOMO(错失恐惧症)情绪,在开盘的瞬间,把申购到的低价筹码,以任何高于发行价、甚至略低于发行价的价格,迅速抛售,完成一次“无风险套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边是海水(资金疯抢),一边却是火焰(股价跳水)。

本质上,这是短线交易者对长线信仰者的一次“收割”,是一场金融丛林里教科书级别的捕猎。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得抛出一个冷知识炸弹:对于港股这种成熟市场的大型IPO来说,首日破发,有时候并不是一个Bug,而是一个Feature,是系统自带的“疫苗注射”程序。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过度狂热的开局,往往会透支未来的上涨空间,吸引来更多只想赚快钱的投机者,反而不利于股价的长期健康。

首日一盆冷水浇下来,直接把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伪信徒”和只想捞一笔就跑的“一日游”资金给清洗出去。

这个过程,虽然让中了签的散户们很痛苦,感觉像吃了个苍蝇,但它实际上完成了筹码的第一次高效换手。

把股票从喧闹的、不稳定的短期持有者手里,转移到更安静、更坚定的长期持有者手里。

133倍疯抢上市即破发,中国最大车企IPO,赛力斯背后水有多深?-有驾

这就像给一辆刚出厂的跑车,先拉到赛道上跑几次极限圈速,把所有不稳固的零件都抖掉,虽然过程惊险,但之后上路才更安全。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赛-力斯这盘棋,就豁然开朗了。

它手里攥着“产品力”和“盈利能力”这两张王牌,这是它的底气,是决定它最终能走多远的核心变量。

而IPO,不过是它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为自己争取一张“定价权”的仪式。

这张定价权,意味着它从此有了一个全球公认的价值锚,方便它未来进行海外扩张、技术并购等一系列更宏大的操作。

首日的涨跌,只是这个宏大仪式中的一小段插曲,就像婚礼上新郎被伴娘团捉弄一下,虽然有点狼狈,但并不影响洞房。

历史总在押韵地犯傻。

想当年,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小米,在港股上市初期都经历过破发的窘境,被各种嘲讽。

但拉长时间看,决定它们市值的,从来不是上市第一天的股价,而是它们的主营业务有没有持续造血的能力。

对企业而言,资本市场是放大器,不是印钞机。

你本身是头雄狮,它能把你的吼声传遍全球;你本身要是只病猫,它也能让你虚弱的叫声显得更加刺耳。

说到底,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赛力斯这场IPO的“冰火两重天”,恰恰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

133倍的认购是“投票”,是市场情绪的狂欢;而首日破发后的走势,则是“称重”的开始,是市场开始冷静下来,掂量它到底几斤几两。

对于我们这些看客而言,与其盯着K线图上的瞬时涨跌而心惊肉跳,不如多去看看它的车子在路上跑得多不多,多去研究下它的财报是真是假。

毕竟,企业的价值,最终还是长在泥土里的,而不是飘在K线上的。

我们这些小散,总幻想能坐上每一趟财富的火箭,结果往往是成了火箭发射时,底下被烧焦的那片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