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SUV在垂直悬崖的石阶上攀爬,防护绳突然断裂,车辆倒滑数十米撞向护栏——这不是电影镜头,而是2025年11月12日发生在张家界天门山的真实一幕。奇瑞风云X3L的极限挑战,最终以一次公开致歉收场。没有人员伤亡,是万幸;但公共景区沦为车企秀场,已是警钟。
这场测试本意是证明车辆爬坡能力:300米湿滑台阶,平均45°坡度,局部超60°,垂直落差达150米。可当安全绳因卸扣脱落而缠住车轮,动力中断、车辆失控的瞬间,所谓的“技术验证”已演变为一场公共安全危机。奇瑞承认,风险预判不足、细节疏漏。但问题不止于一次操作失误。
天门山不是试验场。它是国家5A级景区,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999级“天梯”是步行通道,无缓冲区、无防撞结构、无应急救援动线。在这里进行高风险车辆测试,本质是将公共空间工具化。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文旅部门回应称此类活动“无需审批”。监管空白之下,商业利益竟可轻易置换公共安全。
这并非孤例。从路虎早年攀爬天门山,到近年多个品牌效仿“极限挑战”,借险境博流量已成套路。但专业测试与营销表演,本不该混为一谈。比亚迪自建全地形赛车场,设置29.6米沙坡、浮水池与低摩擦环道,在封闭环境中完成所有极限验证。真正的技术底气,从不需要赌运气。
景区观光车属于特种设备,须年检、持证运营、限速行驶。而车企的测试车却能在同一空间高速冲坡,既无安全认证,也无应急预案。行业规范只管日常运营,不管极限表演,形成巨大监管缝隙。当营销创意凌驾于系统性风险评估之上,出事只是概率问题。
技术可以激进,但安全必须保守。汽车性能的边界,应在专业场地内探索,而非在千年地质遗迹上押注。流量换来的热度转瞬即逝,撞坏的护栏可以修复,但公众对安全底线的信任一旦破裂,便难以重建。
公共空间不容试错。下一次,别再让游客的安全,为营销的野心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