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降价,这是投降。
讲真,看到这个所谓的10月降价榜,我第一反应不是消费者狂喜,而是感觉这帮合资车企,特别是豪华品牌,不装了,摊牌了。他们用52%的降幅,写了一封昭告天下的投降书,生怕我们看不懂,还用加粗宋体打印出来了。
捷豹XEL,降幅52%。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打骨折,这是直接把骨头抽出来当柴火烧了,只为给你取个暖。以前你买捷豹,买的是什么?是英伦风情,是祖上阔过的贵族气质,是想象中自己开着它在苏格兰高地听风笛。现在呢?你花一半的钱买回去,感觉自己像是趁着贵族家道中落,去二手市场淘了个打折烛台。那份尊贵感,瞬间变成了抄底的窃喜。品牌玄学,就是这么脆弱。
还有奔驰,A级和GLA直接腰斩。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这个标,过去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社交场合的任意门,是让你在停车场自带BGM的法器。你花几十万,一大部分是给这个标交的信仰税。现在,这个法器打折了,入门款十几万,跟个主流家用车一个价。这就好比是修仙小说里,你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功德,终于换来的护身法宝,突然有一天告诉你,法宝可以拼刀刀了,9块9包邮。那一瞬间,之前交了智商税的老车主,和现在准备抄底的新韭菜,都沉默了。信仰一旦开始打折,就离崩塌不远了。
如果说豪华品牌是心态崩了,那主流合资车就是彻底疯了。他们正在上演一场惨烈的黑暗森林战争,不是为了活得更好,而是为了保证对手死得更快。最好的防御不是造墙,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谁都别吃了。
轩逸,曾经的燃油车销冠,价格屠夫,现在入门价低到5万多。这是什么行为艺术?这是自爆卡车。它冲进战场,喊的不是“为了胜利”,而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它用自己曾经最引以为傲的销量王冠,磨成了一把匕首,不是捅向对手,而是捅向自己,然后用溅出来的血,来模糊所有人的视线。雅阁、凯美瑞这些B级车,直接把价格降到A级车的区间,这不是什么降维打击,这是老大爷打不过年轻人,躺在地上说你撞的我。
我作为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中年人,看得非常清楚。这不是简单的库存清理,也不是什么让利消费者。这是燃油车时代,最后的,也是最绝望的哀嚎。它们用跳楼大甩卖的方式,试图证明自己还有一口气。但是,时代变了。
电车是怎么打的?是技术,是智能,是全新的用车体验。它们在给你讲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而油车现在能讲什么故事?只能讲一个关于过去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的结局,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它只能拼命打折,试图用性价比这个最古老、最粗暴的武器,挽留那些对未来还感到迷茫的用户。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诺基亚也搞过大降价。什么N97,什么E71,价格一降再降。你当时买一个,觉得真香。但没过两年,当你身边的人都在用App,都在玩手游,都在用触摸屏的时候,你手里的全键盘机皇,就成了一块精致的板砖。你能用它打电话,发短信,甚至砸核桃,但你就是融不进那个新世界。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战地记者,记录的不是战报,而是各种姿势的投降书。讲真,我楼下那个天天占我车位的大爷,开的就是个老轩逸,他要是知道现在新车才五万多,估计能气得把广场舞音响砸了。
所以,现在买这些大降价的燃油车,划算吗?从纯粹的金钱角度,太划算了。你用过去买个桑塔纳的钱,现在能摸到奔驰的标。但是,你买到的,可能是一张通往旧时代的末班车车票。大家都在奔向新大陆,而你,选择在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里,就着交响乐,喝最后一杯香槟。
这帮人是真的不打算过了!
你看,所有的高科技,什么自动驾驶,什么智能座舱,它们最终的决战场,其实不在五道口的写字楼里,而是在这种混乱的、不讲道理的价格战里。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识别一个为了抢车位可以逆行的老头乐。同样,一个品牌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百年历史,而在于它在五万块的轩逸面前,还能不能让你心甘情愿地多掏二十万。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这场面太好看了。真的,太好看了。这不是消费指南,这是一场盛大的、荒诞的行为艺术。车企们一个个都杀红了眼,用一种近乎癫狂的方式,为自己的时代拉下帷幕。而我们,作为观众,最好的姿态不是冲下去抢那些打折的道具,而是在看台上,为他们的疯狂与落寞,鼓掌。毕竟,一个时代用这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方式来终结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暴力美学。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