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辆电车,比亚迪汉值得买吗,作为比亚迪汉L旗舰版车主,已买车四个年头依然满意使用性能稳定性强
一开始听说比亚迪汉这个车,反正是听着挺不错的消息,特别是它的续航。官方说法400公里左右,但实际开起来,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上,能稳稳到370-380,心里还算踏实。这个数据,在我那个圈子里算是靠谱的,毕竟现在纯电车续航平均比较吃紧。这货,别说身边朋友们,甚至我自己开了四年,基本没怎么换电池(这是后话),续航几乎没啥明显下降。
前车是油车,我还记得刚买汉的时候,销售还给我强调,你要是图省心,电车比油车便宜得多。我那会还犹豫,毕竟我少开油车了,惯了引擎声和变速箱的顿挫。其实首次试驾的时候就是冲着续航和空间去的。买了之后,发现比预想中还顺手,起码不用担心燃油费,哪怕你开得累,百公里油耗折合,算下来油钱平时省个两三百块。
说起供应链,坦白讲,比亚迪这个玩意真不是吹的。很多人喜欢说自主国产,但我觉得,特别是比亚迪的供应链,跟苹果一样厉害,经常比如霍尔传感器、动力电池这些料,都是自己包揽。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它自给自足的比重超过80%。这意味着,别看国产车吵闹,但又能保证不断供,尤其是核心零件。对比某些合资品牌,还得依赖进口料,那就真扯了。
搭载的电池包,80kWh的量,实际用下来,平均每次充满打个折,能用六七百公里,无压力。虽然我也知道,续航不是唯一,它的充电效率同样叫人满意。快充的话,30分钟就能到80%,这个速度在同级里也不算慢。家门口装个180kW的快充桩,偶尔我还会顺便充两下,虽然也可能会多花点钱,但心里总觉得未来慢慢普及的快充网络还是值得期待。
曾经有一次,朋友喊我出来吃饭,他说:你这车挺方便,开到哪都不用担心油,还一箱电就能跑。最初我还觉得朋友们会不理解:电车都虚头巴脑,续航短不好用。但几年下来,惯了,就觉得,油车啥时候要加油的烦恼,已经慢慢淡了。反而觉得,电车平民化这事儿,真不是说说就能成的。
也不是没有槽点。你稍微留意下,像我以前开过的同价位合资SUV,空间可能更大点,座椅舒适度也稍强。比亚迪汉的座椅,基本满意,但长途偶尔会觉得硬一些,尤其坐后排时间长了,有点磕磕绊绊。再说续航,虽然说拿着官方数字嘴硬,但我也注意到气温一降,续航会缩水10-15%。这还算正常,但感觉和宣传的还是有点差距。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我前二年还跑了趟青海,连续开了六小时,途中只充了两次快充,车里还准备了几瓶水。那次我特意算了算,整个行程下来,平均每百公里油耗(其实是电耗)才22度左右,算下来,自己略微有点超出预期。别说,综合成本反正比油车要低得多,油钱大概少了三分之一。要不是我偏爱加长版的空间,估计早就换了便宜的新能源汽车。
之所以喜欢它,除了性能稳定之外,还在于它的自我修正能力。像个老伙计,你周末开累了,它也会提醒你:你应该休息一下了。车里的娱乐系统,跟我手机联通挺方便,导航、音乐,都能用手势操作。你知道,国内厂商也不差,但比亚迪偏偏做得更懂用户。这一点,批评许多合资品牌的中庸风格。
最让我铭记的,是它那技术底子。很多人觉得,买这类车,主要追求所谓的续航或配置。但实际上,研发流程那件事情,最难理解。其实就像盖楼房,要材料、要工艺。比亚迪在电池上,选的料都挺讲究,经常用到磷酸铁锂+三元混搭策略,总体来说,比一般车用的电池稳定性强,热管理还做得不错。
这点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之前装载的铁锂快充电池,夏天热得仿佛烤箱,都不敢开空调太久。到感觉厂商在热管理上,已经把问题优化得差不多了,但偶尔还是会担心:万一电池出点问题,这料,能不能长久。毕竟,电池有个成本问题,越用越接近折旧线。
这些,觉得都是用车感悟——没有教条真理。毕竟去试驾、看数据都还不够,只能自己实际用。今年或许,还会考虑换个版本,续航升到500公里,但其实心里清楚,差个几十公里,不会有太大改变。比亚迪汉L旗舰版,已有的性能,足够稳定。
有没有偶尔觉得:这一车,越来越像个电子宠物了呢?会提醒你:别太晚睡,要喝水了。是不是自我感知太强?问那么多,自己都开始扯远了。
反正,我就想问:你们觉得,下一辆电车,该怎么挑?自己喜不喜欢这辆汉,是因为它的稳,还是它的段子?这,可能也得看车主的心情了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