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车主们,此刻你们还好吗?谁能料到,曾经作为新势力黑马一路狂飙的哪吒汽车,如今竟深陷债务的泥沼难以自拔。那么,这场崩盘的苦果,究竟该由谁来咽下?
3月,供应商堵门讨债的喧闹声还未消散;4月,同乡工厂又被经销商围得密不透风。曾创下年销15万辆佳绩的新势力黑马,如今却深陷停产、欠薪断供的绝境。一排排哪吒汽车孤零零地停在空荡荡的工厂里,这场崩盘背后,不仅是哪吒自身的困境,更是整个新能源行业在高速发展后遭遇的阵痛。
哪吒的战略决策失误,可谓一错再错。烧钱改车标,舍本逐末,早已为崩盘埋下伏笔。2024年,其销量暴跌40%;2025年首月,销量更是惨淡到仅100多辆。三大工厂全面停产,高管自曝花数亿改车标这一荒诞操作,将管理层对市场的严重误判暴露无遗。当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凭借技术迭代,以高性价比产品碾压低价市场时,哪吒却一头扎进品牌高端化的虚幻泡沫中,弄丢了性价比这一制胜法宝。更致命的是,哪吒盲目押宝自研技术,烧光现金储备后,又仓促转向与华为合作,最终连供应商的货款都无力支付。
面对供应商和经销商的集体讨债,哪吒抛出了“70%债权转股权 + 30%分期还款”的方案。这看似是化解危机的妙招,实则是饮鸩止渴。投资人明确表态,必须先填平这百亿的资金窟窿,才会考虑注资。而工厂设备变卖所得,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偿还债务。更残酷的是,被拖欠巨额款项的经销商中,有人因无法按时交车,背上了“老赖”的骂名。对于车主而言,更是陷入了售后无门的窘境,花十几万买的车,却如同一个徒有其表的“大号老头乐”。
哪吒的崩盘绝非个例。从威马、高合,到如今的哪吒,“烧钱换销量,再融资续命,最终资金链断裂”的剧本反复上演。当资本的热潮退去,留下的不仅是企业的满目疮痍,更是员工为生计发愁的无奈、供应商血本无归的绝望,以及车主无处修车的愤怒。这场危机,无情地撕开了新能源行业的遮羞布。没有核心技术构筑的护城河,缺乏健康现金流支撑的企业,注定只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哪吒的困局,无疑给整个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造车不是PPT上描绘的宏大叙事,而是要在供应链、渠道、售后等每一个环节都稳扎稳打。当“为梦想窒息”沦为“为债务窒息”,该反思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更是整个行业的浮躁生态。毕竟,车主的信任、员工的生计、供应商的血汗钱,远比资本市场的估值更值得敬畏。哪吒能否重生,尚是未知数。但这场崩塌至少让我们明白,一个行业只有健康地活下去,才是对用户最大的负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