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重组无望彻底凉凉

最近,一条关于车企破产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曾经在国内市场红极一时的广汽菲克,也就是生产国产Jeep的那个公司,正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裁定,宣告了它破产清算,连重整的机会都没有了。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重组无望彻底凉凉-有驾

很多人可能都会纳闷,Jeep这个牌子,以前多响亮啊,代表着越野和情怀,怎么说倒就倒了呢?

这背后投进去的170个亿,最后变成了81个亿的窟窿,这钱到底是怎么烧没的?

这事儿其实一点也不突然,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看看广汽菲克这艘大船,究竟是撞上了哪几座冰山,才沉得这么彻底。

咱们先把时间倒回几年,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那会儿的广汽菲克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当年的Jeep国产车,一年卖了超过22万辆,这个数字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大街上,Jeep的指南者、自由光这些车型随处可见,开一辆Jeep出门,感觉自己都多了几分硬朗和洒脱。

那时候,谁要是说这家公司几年后会破产,估计没人会信。

可恰恰是这巅峰的时刻,为后来的崩盘埋下了种子。

最大的问题,就出在了产品定位上。

大家一提到Jeep,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肯定是“越野”,是那种翻山越岭、征服自然的硬汉形象。

可广汽菲克为了扩大销量,想去抢占城市SUV的市场,就把国产的Jeep车型改得越来越“城市化”。

这么一改,问题就来了。

原本喜欢Jeep的那群硬核越野爱好者觉得,这车不够“野”了,悬挂变软了,四驱性能也打了折扣,失去了Jeep的灵魂,于是这部分最忠实的粉丝就不买账了。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重组无望彻底凉凉-有驾

那么,想买城市SUV的普通家庭用户呢?

他们一看,Jeep跟同价位的本田CR-V、丰田RAV4这些老牌选手比起来,空间没优势,油耗还偏高,车里的小毛病也不少,内饰做工也比较粗糙。

人家买车是图个省心、实用、经济,Jeep的这些缺点正好戳中了他们的痛点。

这么一来,广汽菲克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想两头都讨好,结果是两头都没抓住,老的粉丝觉得它变味了,新的客户又觉得它不实用,把自己卡在了市场的夹缝里,动弹不得。

如果说产品定位的失误只是让它走得磕磕绊绊,那接下来的质量问题和官方的傲慢态度,就等于直接给了它一记重拳。

2018年,一个致命的质量缺陷被曝了出来,那就是“烧机油”。

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在工作时会把机油也一起烧掉,导致机油消耗得特别快。

车主得像伺候宝贝一样,时常检查机油尺,自己备着机油随时添加,否则就可能因为缺机油导致发动机严重损坏,甚至报废。

这对于一辆车来说,可是心脏出了大问题。

更糟糕的是,当大量车主投诉,甚至连央视都点名曝光这个问题之后,广汽菲克的处理方式让人大跌眼镜。

他们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承认问题,拿出诚恳的态度去解决,反而是想方设法地推卸责任,甚至发声明说机油增多是正常现象,试图把消费者当成不懂车的小白来糊弄。

这种做法彻底激怒了所有人。

车子出问题,大家或许还能理解,毕竟机器没有不出故障的。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重组无望彻底凉凉-有驾

但你这种出了问题还死不承认、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态度,伤害的是消费者对你这个品牌的信任。

信任一旦没了,再想建立起来就难了。

从那以后,消费者的耐心被耗尽,大家开始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不买你的车了。

广汽菲克的销量就像坐上了滑梯,一路狂跌,从一年22万辆,跌到几万辆,再到2022年,一年只卖出了不到两千辆车,基本上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

当然,一个大企业的倒下,内部原因也绝对是关键。

广汽菲克是一家合资公司,中方股东是广汽集团,外方股东是Stellantis集团,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这种股权结构,在公司发展顺利的时候是强强联合,可一旦遇到困难,就变成了互相扯皮、谁也做不了主的枷锁。

尤其是在最近这几年,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朝着新能源、电动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的时候,广汽菲克的两个股东却在内部斗得不可开交。

外方想增加持股比例,拿到绝对的控制权来主导转型,但中方又不肯放手。

于是,当咱们国内的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新能源品牌一个个崛起,推出各种技术先进、体验出色的电动车抢占市场的时候,广汽菲克的高层还在为谁该多出钱、未来听谁的这些问题争吵不休。

宝贵的转型时机,就在这种无休止的内耗中被白白浪费掉了。

产品线上,人家的新能源车都出到第几代了,广汽菲克连一款真正有竞争力的电动车都拿不出来,这还怎么跟别人竞争?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唏嘘又觉得理所当然的结局。

突发!知名车企破产清算,重组无望彻底凉凉-有驾

广汽菲克破产后,它那些曾经投资巨大、号称现代化的工厂被拿出来拍卖。

按理说,这么大的工厂应该是香饽饽才对,可结果呢?

从最初19亿的起拍价,一次又一次地降价,最后几乎成了白菜价,却还是没人愿意接盘。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时代变了。

这些工厂的生产线,都是为了生产传统的燃油车而设计的。

而在今天这个电动车当道的时代,一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技术,以及聪明的智能座舱系统。

谁还会花大价钱去买一个只能生产“过时产品”的旧工厂呢?

广汽菲克的倒下,其实给所有还躺在功劳簿上的合资品牌敲响了警钟。

过去那种靠着一个外国牌子,拿点过时的技术就能在中国市场轻松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你看,反而是宝马要和中国的长城合作生产电动MINI,奔驰要用吉利的技术平台来造smart。

这说明,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已经起来了,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用市场换技术的学生,而是可以和国际巨头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反超的合作伙伴。

现在的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大家买车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配置和性价比,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品牌光环。

产品跟不上时代,质量控制不住,内部还闹矛盾,这三样致命的错误广汽菲克全都犯了,那170亿的投资打水漂,也就不奇怪了。

它的经历,与其说是一个悲剧,不如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在今天这个激烈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紧跟时代步伐的企业,才能活下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