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你知道吗?在这场拼速度、拼产品、拼市场的战场中,就连曾经一度被誉为“增长黑马”的广汽埃安,也逐渐显露疲态。双下滑的数据,让人着实捏了一把汗。
如果你了解埃安,会知道这个由广汽集团孵化出的新能源品牌,在2023年还势头正盛,销量持续上涨,甚至一度超过了蔚来、小鹏和理想,紧追比亚迪与特斯拉。到了2024年,情况开始急转直下,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发力,各路新鲜产品扎堆发布。就在人们欢呼“新能源时代的春天来临”时,埃安的步伐却逐渐慢了下来。到了今年10月,它的销量排名已经跌到了第16位。
为啥下滑这么快?有人会好奇。埃安手握广汽集团支持,还有弹匣电池、夸克电驱这些不错的技术储备,按理说底子不算差。咱得承认,问题还真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够好,而在于它自身的定位和选择出了问题,导致感觉有点“乱”。
先说说它的问题吧。埃安一开始是凭借网约车打市场的,比如早期推出的AION S,长续航,低成本,简直是为网约车量身定制了,确实占了不少市场。这一招虽然起步快,但也留下了大麻烦。消费者的潜在印象不容易改变——一听到“埃安”,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网约车”。大家会琢磨,它是不是更适合跑车而不是家用?
为了改变这个形象,埃安试了不少路子。它推出了更家用化的“三龙”车系,还试图向高端市场冲刺,独立建立“昊铂”品牌,甚至还要把网约车业务单列出来。这种打法,听起来像是“多条腿走路”,但问题是,它每一条腿都没走稳。一位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吐槽:“埃安现在是又想脱网约车的老土形象,又试图用10万级换电小车抓住市场,还要搞增加的增程技术,你看得懂它到底想干啥吗?”
我跟不少业内的车企朋友聊过,会发现大家在定义“爆款”时有一个共识——什么是爆款?对用户需求拿捏到位才叫爆款。你看吉利银河,去年忙着吞并几何和翼真,今年10月份,竟然拿出了7款月销量过万的车型。它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明确得很,吉利将银河的目标用户定义得非常准:重点关注10万到15万的家庭用车,用心去打磨主流客群的核心需求。这跟埃安的瞄准点也应该重合,但人家集中资源做了一两款标杆车型,全力攻破。除了纯电,吉利还积极发展混动技术。对,它不仅仅看到了当下的趋势,还提前踩准了下一个风口。咱反观埃安,你再先进的夸克电驱、弹匣电池,没有通过整合应用到主流车型里,用户能体验到的手感和实际优势自然就差了一块。
还有一点特别关键,资源得集聚,方向不能乱。比方说埃安的子品牌对标几个不同的群体不说,连定位也不清楚,最终导致资源分散、说话没个底气。而吉利做得漂亮的地方就在于通过品牌整合,避免了内部撞车。几何搞精品小车,翼真搞高端MPV,最终都整合进银河品牌里,资源输送不浪费,每一块阵地都有人专门负责。
埃安能不能学到这些?这就涉及深层次的机制问题。广汽集团今年喊出了“战时状态”,又搞内部竞聘,也算是迈了第一步。但变革不是喊口号。真正的转型,不是拼命去快速上新,而是核心结构和行动力都一起跟着动。
今年刚上任埃安副总经理的杨龙,首次亮相就主动打起了“用户牌”,他说要拉近品牌和用户的关系,“AI上生活好状态”被首次提出,算是个不错的开始。但埃安全体上下是否真的有信心去打一场爆款攻坚战?从产品到市场打法上能不能跟银河学点狠招呢?
埃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靠创新技术和早期版图确实能赢得一些市场,可是如果一直固守一招鲜,不敢跳出预设框框,迟早有被甩下的可能。这场残酷的市场游戏里,每个车企的应变能力和爆款打造的决心,都是生存的关键。谁能拿到那支救命的王牌,就全看敢不敢闯有没有行动力了。埃安不是不能打翻身仗,关键就是看它再怎么出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