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号那天,珠海赛车场上,五羊本田一口气亮相了四款电动车。说实话,当时人挺多,气氛有点像车迷聚会吧。旁边有个哥们儿跟我嘀咕:你说这车,只卖两万四,那加速2.8秒到50,没人看不起谁?我当时心里一咯噔,是啊,这年头电动车性能真的来劲了。
说到这个加速,2.8秒破50公里/小时对一台两万多的电摩来说,确实够猛了——但我得强调,这个对比得限定在同级别的电动踏板上,跟咱们传统机车那种0-100加速的戏码不能一杠杠。毕竟电摩的转速曲线天生跟燃油机不一样,啥0-100得改成0-50,不然一堆人起哄。
现场的E-VO GT外形挺吸引眼球,灯组设计超现代,特别是那个63000CD超级透镜大灯,给人感觉像带上了X战警的隐形眼镜(体感,没测灯光强度)。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旁边那个后尾灯的贯穿设计,竟然融进了五羊本田的字母标志,这细节小而美,挺有逼格的。车把上的旋钮式按键设置挺顺手,显示屏7寸TFT,还有运动相机互联啥的。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真心好奇这功能在实际骑行中能用多少?毕竟在移动的电动车上频繁操作也不太安全呀。
提一句配置,就算是入门级的U-VO GT,定速巡航、坡道驻车、电助推行都有,比市面上那些五千块的电动车明显厚道多了。映射出五羊的用料,明显跟便宜家电式的电摩不一样。供应链这块我体会挺深,像电池供应商新能安给的三元锂电,双电版4.1度电能跑120公里,三电版6.2度电宣称170公里续航(样本少,工况未知)。相比之下,U-VO GT只给了72V32Ah的电池,跑不出那么远,但够城市通勤了,这一套逻辑很像快递员选车:性能够用,价格亲民。
我刚才说五羊这车用了燃油车级别的高强度车架,操控、稳定性都有保证,对,就是那个正立式前减震和后带气瓶的双减震,应该是老实用的组合——但说实话,这东西在电动车界其实还不算常见。传统油车的稳定感,真心需要些硬件支持,靠软件喊几句助力根本不行。
你说这车,是不是过度堆配置了?有人会问,0-50加速够快,可电池充电时间和续航呢?公共快充3400W,一小时能充80公里(估算),家用慢充1800W,一小时才50公里,这差距挺大的是吧?我有点嫌麻烦,得找个合适的地方和时间充电,不然脸都得被蜡黄灯光照着盯着屏幕看充电进度。
对比市面同价位的高配燃油踏板,E-VO GT的优势在于电子辅助功能丰富,比如蓝牙、NFC解锁和手机APP操控,这点很炫,某种程度上比传统油踏板刺激多了。那个APP还能显示胎压,远程诊断啥的,简直是给电动车加了个智能大脑。至于性能呢,燃油踏板的动力输出更直接,续航也没电池限制,但其保养和油费远高于电车。说到保值率,我算了一下,按市面电摩一般折损,五羊这个如果用个3年,估算残值能保持60%左右,尤其考虑电池和电控升级换代,这数字还算可以(临场小计算,样本有限)。
我刚开始想象这批车会完全取代燃油踏板,后来冷静想想,有点大了。毕竟咱们这边市场惯和用户心理都没那么快跟上,燃油车的声浪感和操控感是电车很难复制的(这段先按下不表)。而且,保养体系和维修方便性,电动车还得多磨合。
说到维修,认识的一个修车师傅说:这车后轮有1080P摄像头是花大钱了,但维修成本会高,万一线路出问题,拆装麻烦得很。我倒觉得这是成本与体验的典型博弈,供应链选件就像买菜淘白菜,便宜不顶用,贵了客户又不买账。五羊这次明显想在质量和价格中找个平衡。
发现一事,E-VO GT尾灯贯穿设计跟激光切割的字母标志还挺独特,但你觉得连这些细节,真的会影响街头路人的认识度吗?可能只是我们这些行业内人才注意。还有一个问题是,咱们消费者对电摩续航的期望和现实,总处在一条窄槽里,到底是续航长更重要,还是快充普及才是硬道理?
说回来,我看到价格从两万多到三万多不等,居然还能给用户多种锁车解锁方式——蓝牙、NFC和APP,我隐约猜测,这可能是五羊为了先抢占用户入口做的尝试(没细想过,不确定)。要是这个解锁能顺滑普及,估计以后电动车就像手机一样,换车不换账号就完事。
电摩和机车,始终是两个味道。碰上同事他说:用两千的电动车和两万的燃油踏板根本不是一回事,别把它们混为一谈。我很认同,但市场就是这么奇怪,3万买这些性能的电摩,会有人觉得这也太便宜了吧,看不起的人多的是。
最后一个细节,五羊本田这款车的座桶容量,双电版本36升,三电只有26升,倒是反常,不太符合惯例。座桶能放下全盔,我体感应该是双电版是个实打实的收纳空间,三电版就比较紧凑,自己觉得这点挺实在的。
讲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注意过,电摩做成踏板车的这条路,到底是在满足谁的痛点?是城市通勤,还是年轻那帮爱玩科技的主儿?毕竟,心里那把秤,没人给你讲明白。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