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告诉你,四驱系统不是智商税,有钱还是得买四驱!

去年东北那场暴雪小区里趴窝的全是两驱车几辆四驱SUV却顶着风雪稳稳出行。 一位车主撂下狠话:“这钱花得值! ”车友群里为四驱吵翻了天:有人说那是智商税多花钱还费油;有人却拍桌子喊“没四驱也配叫车? ”两边争得脸红脖子粗真相真这么非黑即白吗?

老司机告诉你,四驱系统不是智商税,有钱还是得买四驱!-有驾

四驱系统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我们先从它的优势说起。 四驱最牛的是让四个轮子都变成“干活能手”。 雨雪天路滑两驱车可能原地打转四驱却能瞬间把动力甩给有抓地力的轮子稳得像壁虎爬墙。 这种动态扭矩分配不是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机械原理。 全时四驱系统在正常行驶时前后轮动力分配可以智能调整比如奥迪quattro系统通常以40:60的比例偏后驱驱动这让过弯时车身更稳定。

越野时的差距更明显。 泥地里两驱车越挣扎陷得越深分时四驱一挂4L模式扭矩直接翻倍脱困像开了挂。 去年我自驾去内蒙古同行的两驱SUV在沙地里陷了车靠四驱车才拖出来。 四驱车在非铺装路面的通过性不是两驱加个差速锁就能比的。 这里有个误区:不是所有四驱都能越野。 城市SUV的四驱系统多是为了提升公路稳定性而不是让你去爬石头山。

老司机告诉你,四驱系统不是智商税,有钱还是得买四驱!-有驾

四驱的操控优势也不容忽视。 在高速过弯时四驱系统能减少转向不足或过度的问题让轮胎始终保持最佳抓地力。 宝马xDrive系统在检测到车轮打滑时能在0.1秒内完成动力重新分配。 这种响应速度两驱车靠电子稳定系统是追不上的。 话说回来普通人开车有多少次会逼到车辆的物理极限? 城市通勤时四驱的操控优势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那么四驱的软肋在哪里? 城市里最明显。 如果你天天在城里堵着四驱系统90%时间在“摸鱼”油耗还比两驱高0.5-1升。 比如本田CR-V四驱版就比两驱版多烧0.8升油十年开下来多花的油钱够买一部新手机了。 多片离合器式的适时四驱在铺装路面上基本以后驱或前驱模式运行只有打滑时才介入。 这种设计本为省油传动损耗依然存在。

老司机告诉你,四驱系统不是智商税,有钱还是得买四驱!-有驾

现代电控技术太强ESP车身稳定加电子限滑两驱车雨天过弯也不容易甩尾。 去年某汽车媒体测试显示配备米其林高性能轮胎的两驱车在湿滑路面上的刹车距离只比四驱车长1-2米。 四驱的“安全牌”含金量确实不如从前。 而且四驱系统结构复杂后期维护成本更高。 一个分动箱修起来可能就要上万而两驱车的传动系统简单得多。

电动车的出现让争议更大。 两驱电车加速已经秒杀燃油车四驱双电机版零百加速轻松破4秒。 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版实测加速只要3.3秒这种性能燃油车得百万级才能达到。 代价是续航直接打9折! 100度电池的四驱车比两驱少跑50公里多花的钱够充两年电了。 电动车四驱靠前后电机独立工作响应速度比机械四驱快10倍能耗也更高。

老司机告诉你,四驱系统不是智商税,有钱还是得买四驱!-有驾

北方用户冬天开过四驱电车就懂雪地起步时电机扭矩控制比燃油四驱更细腻打滑概率低一半。 一位特斯拉车主说:“冰面上踩电门两驱车跳舞四驱车溜冰差距就在这! ”可是南方用户可能一辈子都体验不到这种优势。 电动车四驱还有个问题:电池重量大加上四驱系统整车比两驱版重100-200公斤这又进一步影响续航。

谁该买四驱? 我们先看闭眼入人群。 东北或山区常住人口是刚需冰雪路面没有四驱就像没穿防滑鞋。 越野发烧友也不用犹豫泥地沙漠里四驱是保命装备。 性能控如果就爱贴地飞行的操控感四驱的钱不能省。 这些人加起来可能不到汽车用户的20%。

老司机告诉你,四驱系统不是智商税,有钱还是得买四驱!-有驾

谨慎上车人群包括纯城市通勤族。 如果你每天上下班堵在三环上四驱系统基本在睡觉。 南方温暖地区车主也很少需要四驱除非你常跑山路。 预算紧还图省心的老实人两驱车加套好轮胎更实在。 这里有个数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75%的四驱车用户承认一年中用上四驱功能的次数不到10次。

省钱妙招值得关注。 如果偶尔自驾游两驱SUV换套全地形轮胎价格比四驱差价省80%泥地通过性直接升级。 北方用户买两驱加雪地胎冰雪天抓地力反超普通胎四驱! 去年冬天黑龙江有车主测试过装雪地胎的两驱车在冰面上起步比用四季胎的四驱车还稳。 轮胎的重要性被很多人低估了。

四驱系统的价格差异也很明显。 同款车型的四驱版通常贵2-5万元这钱够买多少箱油? 以丰田RAV4为例四驱版比两驱版贵3万按每升油8元算能加3750升油够跑5万公里了。 二手车市场上四驱车的保值率并不比两驱车高多少除非是硬派越野车型。

电动车四驱的性价比更值得讨论。 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四驱比后驱贵4万续航少50公里。 如果每天通勤50公里四年下来多充的电费就要近万元。 而且电动车技术迭代快四驱系统可能明年就落后了。 有车主吐槽:“买四驱电车就像买顶配手机多花的钱一半用不上。 ”

话说回来四驱本质上是一份“路况保险”。 364天用不上第365天暴雪封山时它能让你笑着说:“幸亏当初没省钱! ”去年张家口有辆四驱车在暴雪中救了一家人而旁边两驱车只能等救援。 这种场景下四驱是无价的。 可是这种极端情况多少人一辈子能遇到一次?

四驱不是技术税是场景税。 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它是无价之宝;对于不需要的人它确实是最贵的摆设。 汽车论坛上常有车主争论:买四驱是明智还是冲动? 答案可能取决于你最后一次用上四驱是什么时候。 有人开四驱车十年只在一次雨雪天感觉值回票价;有人却每周都靠它上下山路。

消费者该怎么选? 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常走什么路? 我愿为小概率事件花多少钱? 我的驾驶技术如何? 如果答案模糊或许租辆四驱车体验几天更明智。 汽车媒体常做四驱对比测试实验室数据不等于真实用车场景。 你所在城市的道路质量、气候特点才是决策关键。

四驱系统的类型也影响选择。 全时四驱适合多变路况分时四驱适合越野适时四驱平衡油耗和性能。 普通人分不清这些术语经销商也常混淆概念。 有车主买完车才发现自己的“四驱”只能在前轮打滑时介入后轮永远没动力。 这种营销套路让四驱背了不少骂名。

电动车时代四驱的定义在变。 增程式电动车的四驱靠电机实现结构比机械四驱简单故障率数据还不明确。 理想L9的四驱系统宣称终身免维护可电机寿命是否真能撑到十年? 这些问题需要时间验证。 传统车企的电动四驱如大众ID.4的4MOTION其实是在燃油平台基础上改造的重量和效率不如纯电平台设计。

四驱的争议不会停止因为用车需求千差万别。 北方用户觉得四驱是必需品南方用户可能觉得是奢侈品。 年轻人追求驾驶乐趣中年人更看重经济实用。 汽车文化差异也影响选择:在美国皮卡四驱是家常便饭;在中国城市SUV才是主流。

最终决策还得看钱包。 预算充足时四驱是锦上添花;预算紧张时不如把钱花在安全配置或舒适性上。 有车主算过账:同样的差价选四驱还是选高级驾驶辅助? 后者可能更能避免事故。 话说回来安全无价有些人就愿意为小概率事件买单。

四驱系统的发展史其实是汽车工业的缩影。 从军用越野车到家用SUV技术不断平民化。 现在10万元的车也能配四驱可真正用好它的人不多。 驾校不教四驱用法很多人买完车连切换模式都不会。 这种知识断层让四驱的价值大打折扣。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四驱是不是智商税? 答案在每个人自己的方向盘上。 下次试驾时别光听销售吹嘘最好找个雨雪天亲自试试。 实践出真知用车场景才是最好的裁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