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界H5 是上汽与华为共同推出的第五代系列车型,它在产品的定义上展现了鲜明的技术整合特色。车辆的外观设计采用了简约的语言,车头的流线型设计与主动进气格栅相结合,实现了低风阻的特性。家族化的六边形发光车标和L型日行灯共同构成了车辆的辨识度标识,而车顶的激光雷达配置则直观地展示了其智能驾驶的特点。在车身尺寸上,4780mm×1910mm×1664mm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2840mm的轴距使其在中型SUV的细分市场中达到了中等标准。此外,提供了6种不同的车身颜色和黑曜套件供消费者选择,以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车内装潢延续了鸿蒙智行家族的环抱式设计理念,通过4种不同的配色方案和256色的随动氛围灯,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鸿蒙座舱的硬件基础是由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和15.6英寸的中控屏组合而成,它支持手机车机的无缝流转、免唤醒语音控制以及无麦K歌等多项功能。存储空间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结合了纯电车型124L的前置箱和601L的后备箱(最大扩展到1837L),再加上30多个分散的存储点,展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智能驾驶已经变成了关键的差异点。Max版本配备了HUAWEI ADS 4操作系统,并搭载了192线的激光雷达系统、11个高分辨率摄像头以及3个4D毫米波雷达,同时还支持从车位到车位的导航以及P2P 2.0等全场景功能;Pro版本完全基于视觉设计,只适用于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的NCA和基础城区的LCC。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在120km/h的速度下能够使静止的车辆刹车,并在湿滑的路面上具有自适应制动的功能,这与其硬件配置和实际表现是相互匹配的。
在选择动力时,我们考虑了各种不同的使用环境。增程版配备了1.5L的增程器,CLTC的纯电动续航能力为235km,而其综合续航则高达1360km;纯电动版本提供了四个不同的续航选项,其中最大续航距离为655km的车型配备了80kWh的电池组,其单电机的最大功率能够达到180kW。需要强调的是,高级纯电车型能够支持800V的高压平台,其快速充电的效率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这种配置并没有涵盖所有车型。
面对产品和定价的双重考验
尚界H5的起售价格为16.98万元,这导致了它与其同级别的主要车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价格差异。零跑C11新款的售价范围在14.98至16.58万元之间,相对于其直接的竞争对手来说,入门价格低了大约2万元,并且在7月份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8447台,从而形成了市场的先发优势。这两种车型都有增程和纯电版本可供选择,但它们在技术上各有其独特之处。
在智能化的配置中,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尚界H5的一大优点是其HUAWEI ADS 4在城区导航方面的能力。其Max版采用了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实现了无图城市的NCA功能。在实际测量中,对于施工路段的锥桶、突发加塞等情况,其处理响应速度比前一代提高了50%。尽管零跑C11搭载了激光雷达和高通8650芯片,并采纳了端到端的大型模型结构,但它目前只支持高速的辅助驾驶功能。然而,其"零博弈"的人机共驾算法在驾驶的平稳性上得到了相当好的评价。
在动力参数的比较中,每种都有其长处和短处。零跑C11增程版的纯电动续航能力为300km,这比尚界H5的235km要高,特别适用于短途高频电力使用场景;在纯电版本中,两者的续航能力相当接近,但零跑的整个系列都支持800V的技术架构,而尚界H5只有更高级的版本配备了这一功能。在底盘配置上,零跑C11独特的FSD悬挂系统提供了软硬两种调节选项,从而在操控和舒适度之间达到了独特的平衡。
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15-20万元的中型SUV市场还没有出现真正的主导车型,像比亚迪宋L DM版和零跑C10这样的车型,它们的月销量都维持在大约万辆的范围内。尚界H5的价格策略正面对两大考验:一是要应对零跑等品牌带来的性价比问题,二是要承受华为技术带来的额外成本。根据数据分析,鸿蒙智行的车型展现出了"价格上涨与数量增加"的趋势,其中问界M9和享界S9等高档车型的销售业绩尤为出色,这与尚界H5的普及化策略产生了某种品牌认知上的冲突。
20万的市场都在寻找机会
尚界H5成功地通过上汽与华为的全方位合作,将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下放,从而填补了鸿蒙智行在15-20万元市场上的产品缺口。该公司的产品展现出三大显著特性:首先,华为的生态系统高度整合,鸿蒙座舱与ADS 4系统共同构建了一种协同的用户体验;其次,空间的实用性非常显著,前置箱和扩展的储物设计都非常符合家庭使用的需求;第三点是,动力版本种类繁多,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电池续航需求的用户。
尽管如此,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了变数。在价格方面,与零跑C11相比,更高的起始价格可能会降低其在性价比上的竞争力;在技术方面,尽管ADS 4系统的硬件技术非常先进,但其在实际城区的领航体验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交付验证;在品牌方面,尚界作为一个全新的子品牌,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建立市场的认知,特别是需要解决"华为系"车型过去的高端化形象与现在的大众化定位之间的协调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