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

内行人说出大实话,太真实了

理想L9单月交付接近5000台,问界M9冲到了13718辆的高点,就连一直主打纯电路线的蔚来,也在悄悄关注增程技术的发展。

反观插混阵营,虽然整体销量不错,但在50万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增程车型明显更受有钱人青睐。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有驾

有意思的是,那些曾经喊着"插混才是王道"的传统车企大佬们,现在要么偷偷研发增程平台,要么给自家增程车型加急排产。

这年头,买新能源豪车的有钱人,咋就集体"叛逃"插混,扎堆增程了?

说起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争,场仗从2021年就开始打响了。

当时市场上主要就是两派观点在较劲:一派认为插混技术更成熟,能油能电,是最务实的选择;另一派则力挺增程,说才是真正的电驱动体验。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各有各的道理。

但是市场个"裁判"最公正,它用真金白银的销量数据说话。2024年全年,插混和增程车型总共卖出了514万辆,同比暴涨。

很多专家之前都认为类"过渡技术"生命周期有限,没想到反而成了市场的香饽饽。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有驾

让人意外的是增程车型的表现。2024年1-11月,增程车销量达到105万辆,同比大增,个增速远远超过了纯电动。理想汽车凭借增程技术路线,全年累计交付超过50万辆,稳坐新势力销冠的位置。

小鹏汽车在2024年底正式宣布进入增程赛道,消息一出,业界哗然。要知道,小鹏之前可是纯电动路线的坚定拥护者,次转向说明什么?

说明连技术派的小鹏都意识到,用户需求比技术理想重要。

极氪、智己、广汽埃安也都明确表示将推出增程车型。些原本走高端纯电路线的品牌,为什么要"屈尊"做增程?

答案很简单,因为有钱人就爱个。

在50万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增程车型的表现确实亮眼。问界M9连续多月稳居中国50万级豪华车销量冠军,理想L9也在大型SUV市场连续19个月夺冠,些成绩可不是吹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就连一些传统豪华品牌也开始慌了。BBA的插混车型在中国市场表现平平,月销量勉强破千,跟动辄过万的国产增程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强烈的对比让人不得不思考:到底是技术路线的问题,还是对中国用户需求理解的差异?

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

很多人以为增程和插混都是"电+油"的组合,觉得本质上没啥区别,但懂行的人都知道,俩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像都是混血,但血统比例完全不同,开起来的感觉天差地别。

增程的核心逻辑特别简单粗暴:电机负责所有的驱动工作,发动机就是个"充电宝",专门给电池发电,从来不推车轮。

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啥?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有驾

纯粹。你开增程车的感觉,就跟开纯电车一模一样——安静、线性、响应快。理想L9的零百加速能做到5.3秒,就是因为电机的爆发力天生比发动机强,而且没有变速箱那些复杂的传动损耗。

插混就复杂多了,它得"脚踏两只船"。低速时用电机,高速时发动机接管,急加速的时候两个一起上。

听起来很牛,实际开起来就会发现问题。是顿挫,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切换,再怎么调校也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其次是重量,为了兼顾两套动力系统,插混车普遍比增程车重200-300公斤,相当于车上常年坐着三个大人,你说费不费电、费不费油?

从技术角度看,200多公斤的重量差异可不是小事。

车重上去了,一切都变了。刹车距离长,转弯笨重,电耗油耗都上升。

有实测数据显示,在高速120km/h的工况下,同级别的插混车油耗比增程车高1.2-1.5L/100km。对于经常跑高速的有钱人来说,体验差异立竿见影。

可靠性问题。

增程系统就像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发动机只管发电,电机只管驱动,各司其职,故障点相对较少。

美国《消费者报告》的33万辆车数据显示,插电混动比燃油车故障率高,而混动车(包含增程)比燃油车故障率低26%。

数据差异说明什么?

说明系统越复杂,出毛病的概率越大。

有钱人买车最怕什么?

不是怕贵,而是怕麻烦。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有驾

花了四五十万买个车,结果三天两头进修理厂,谁受得了?

增程车的维修频率明显低,对于那些一年飞十几个国家、没空折腾车的成功人士来说,省心比省钱重要多了。

在智能化适配方面,增程车也有天然优势。现在的高端车都要搭载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些"电老虎",设备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有钱人为啥偏爱增程?

三个"大实话"

省心才是真豪华。

有钱人的时间值钱,最怕的不是花钱,而是浪费时间。增程车的结构简单,故障率确实比插混低很多。

理想汽车的用户调研显示,L系列车型的平均故障率比同级别插混车低30%以上。

想想看,一个身家过亿的老板,为了修车耽误一天的生意,损失可能就是好几万。

对些人来说,车子能不能"开五年不进修理厂",比能不能省那点油钱重要得多。

而且增程车的保养也简单。插混车要维护发动机、变速箱、电池三大件,哪个出问题都是大麻烦。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有驾

增程车的发动机工况相对固定,只负责发电,磨损小很多,变速箱是省了,整个保养体系简化了一大截。对于经常出差、时间宝贵的高端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二个大实话:智能化体验丝滑。

现在买豪车,不就是为了体验最先进的科技吗?

增程车在方面确实有优势。

电驱动系统对智驾算法的支持直接,电机的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AI系统能精准地执行各操作。一位问界M9车主分享说,他的车在拥堵路段能实现几乎完美的跟车,电机的线性输出让整个过程丝般顺滑。

插混车就不一样了,发动机和电机的切换逻辑复杂,智驾系统需要同时考虑两套动力的协调,就增加了延迟和不确定性。

有插混车主吐槽说,他的车在智驾模式下,每次加速都能感觉到系统在"思考"该用哪套动力,犹豫的感觉很影响高端体验。

三个大实话:长期成本其实划算。

虽然增程车的电池容量普遍大,初期成本可能高一些,但拉长了看,账算得过来。

增程车的发动机工况稳定,寿命长,电机也比复杂的插混系统耐用。

重要的是保值率,现在二手车市场上,理想L9的保值率明显高于同级别的插混车型。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有驾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增程车主在用车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其实喜欢纯电的驾驶感受。他们开始频繁地充电,尽量用电不用油。

使用习惯的改变,反而让增程车成了"伪装的纯电车",既享受了电驱动的乐趣,又消除了续航焦虑。

有钱人买车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在意面子和圈层认同。现在在高端商务场合,开增程车已经成了一身份象征。

理想、问界些品牌的车主群体,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家、高管、创业者,个圈层效应对有钱人的吸引力很大。

他们买车不只是买交通工具,是买社交货币。

增程技术落后,是不是迟早被淘汰?

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技术先进不先进,不能只看原理复杂程度,关键看用户体验和市场接受度。

iPhone的多点触控技术原理也不复杂,但就是比那些功能繁多的安卓机好用。增程的"电驱动"本质,恰恰符合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

现在连保时捷都在研发增程跑车,你能说技术落后?

而且从全球趋势看,增程技术正在得到认可。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增程路线,认为是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推广电驱动体验的最佳方案。

中东、中亚些市场,增程车的需求特别旺盛,因为既能享受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又不用担心充电问题。

为何有钱人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增程和插混到底差在哪?-有驾

增程油耗真的比插混低?

会不会在高速上"原形毕露"?

个问题确实有争议,但实测数据比较清楚。在城市通勤工况下,增程和插混的油耗差不多,都在5-6L/100km。

但上了高速,增程的优势就显现了。

为什么?

因为增程车没有复杂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整车重量轻,风阻系数通常也好。

关键是增程车可以通过充电来避免高油耗工况。很多增程车主都有样的使用习惯:市内用电,长途充满电再走,样就能最大化电驱动的比例。

而且现在充电网络越来越密集,在服务区充个电,既省钱又环保,何乐不为?

以后充电设施普及了,增程还有存在必要吗?

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有钱人买车的需求从来不是"实用",而是"体验"。

就算充电设施再完善,增程车提供的那"永无续航焦虑"的心理安全感,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有价值。而且全球市场那么大,中国的充电网络虽然发达,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基础设施跟不上。

对于经常出国的高端用户来说,增程车的适应性强。

别说那些喜欢自驾游的车主,去西藏、新疆些地方,增程车的优势明显。

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增程车其实在培养用户的电动化习惯。很多增程车主开始都是因为续航焦虑才选择增程,但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其实喜欢纯电的感觉,充电频率越来越高,用油频率越来越低。

潜移默化的改变,可能比强推纯电有效。

最有意思的是,一些网友质疑增程车是"伪环保",但实际使用数据显示,很多增程车主的用电比例超过80%,实际排放比很多插混车还要低。

环保不环保,不能只看技术路线,关键看实际使用情况。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