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

价格从60多万跌至43万多,8月大众途锐仅售276台,原因绕不开4点

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有驾

老司机们,今天咱们不聊那些动辄百万的豪车,也不说街头上遍地跑的“国民神车”,咱就聊聊一个挺尴尬的家伙——大众途锐。你说它吧,挂着大众的标,却干着豪华SUV的活儿;你说它是豪华车吧,可开出去人家一眼就认出是个“大众”。这身份,比《无间道》里的梁朝伟还纠结。想当年,途锐可是能跟保时捷卡宴、奥迪Q7共用平台的狠角色,技术底子那是杠杠的。可如今呢?25年8月,全国才卖了276台!这数字,连一些热门车型一天的销量都赶不上。更扎心的是,它的价格已经从当初落地六七十万,一路狂降到现在的43万多就能提走。降价这么多,按理说应该“真香”爆棚才对,为啥还是没人买账?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司机的视角,带大家扒一扒途锐这“叫好不叫座”的四大症结。

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有驾

先说第一个原因,也是最要命的——品牌定位的尴尬。四五十万这个价位,那可是神仙打架的地方。你想想,花差不多的钱,我能买到什么?高配的凯迪拉克XT6、奥迪Q6,甚至雷克萨斯RX350h,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豪华品牌。再加几万,沃尔沃XC90、奥迪Q7、宝马X5L,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字?开出去,亲戚朋友一问:“哟,这车不错啊,什么牌子?”你说“大众”,对方可能只会礼貌性地点头,心里却在嘀咕:“哦,也就比迈腾贵点。”机械素质再强,也架不住“面子工程”拉胯啊。网友们调侃说:“途锐就像个穿着西装的农民工,干活一把好手,但参加酒会总感觉差点意思。”这话虽然刻薄,但还真说到点子上了。追求品牌的消费者看不上它,追求性价比的又觉得它后期保养贵,你说它难不难受?

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有驾

第二个痛点,就是颜值和辨识度。我承认,途锐的做工和质感没得挑,内饰用料也厚道。但外观嘛……尤其是23款,简直就是放大版的途观L!走在街上,谁能一眼认出这是台五十万级别的SUV?初代和二代途锐那种霸气外露的硬派风格去哪儿了?到了25款锐影,虽然运动感上来了,但又陷入了“大众家族脸”的怪圈,跟途昂、揽境傻傻分不清。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没有辨识度等于隐形。有网友吐槽:“开着途锐去相亲,姑娘问你开的啥车,你说途锐,她还以为是途岳。”这话听着好笑,但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产品个性的强烈需求。一辆车如果长得太“路人”,再好的性能也容易被忽略。

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有驾

第三个问题,是尺寸上的“够用但不够突出”。途锐号称是中大型SUV,但你拿数据一比,车长不到4米9,轴距刚过2米8,离2米9还有距离。相比之下,国产化的奥迪Q6、理想L9,甚至雷克萨斯RX(别忘了,RX现在在国内也被当作中型SUV卖),在空间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对于很多家庭用户来说,买这么大一台SUV,不就图个宽敞舒适吗?结果发现后排腿部空间还没某些加长的中型SUV来得充裕,这心理落差就来了。“中大型”三个字听起来威风,实际体验却有点名不副实。特别是第三排,途锐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做,而像理想L9这样的新势力,直接把第三排当“客厅”来设计。你说,面对这样的对手,途锐拿什么打动注重实用性的买家?

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有驾

最后一点,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后期使用成本与品牌形象的错位。途锐虽然是大众标,但它本质上是一台进口德系车,而且是基于MLB Evo平台打造的高端产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的保险、保养、零配件更换,全都按照豪华车的标准来收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减配版的卡宴”,但花钱的时候,可不会给你打折扣。空气悬架、全时四驱、纯真皮座椅、HUD抬头显示……这些配置听着很美,但一旦出问题,维修费用能让人心跳加速。相比之下,问界M9、理想L9这些国产新势力,不仅配置拉满,还有终身质保、免费充电等服务加持。途锐主打的“入门即高配”优势,在长期持有成本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有驾

所以你看,途锐的困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它像是一个全能但低调的学霸,成绩优异却不懂社交,在一个看重标签和人设的社会里,难免遭遇冷遇。降价到43万,确实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但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扭转局面,光靠降价不行,还得在品牌营销、产品差异化上下功夫。否则,就算价格再低,也很难摆脱“小众玩家玩具”的宿命。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有45万预算,你会选择一台低调务实的“技术宅”途锐,还是一台高调智能的“网红”新势力?

价格跌破43万,8月销量仅276台,途锐遇冷原因有四-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