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开了十年的轩逸满足不了家庭需求了,空间局促、后备箱容量不足,换车成为刚需

去年年底,开了十年的轩逸让我觉得真是不够用了。娃越长越高,个子快追上我了,老人家有时候也会来兜个风,后排一个人坐着都觉得紧绷,没有留下点空间。再加上,小朋友放学一进去,后备箱塞了婴儿车和推车,几乎没有多余空间让我放点买菜的东西。其实一直把换车当成个念头,没真正想着去买,但突然之间,这变成了刚需——说明我对空间的要求变得更苛刻了。

你说我怎么选?总得权衡一番:日系同级别车空间大点,但底盘偏软,跑高速时会发飘。德系的,配置实在太丰富,可是中间凸起一块的后排座硬让人不舒服,我就没踏实过。美系SUV则油耗比预想的高点(这个我估摸不到,没细想过);市区堵车,油耗个10L左右,觉得不太划算。作为个务实派,我特别重视可靠这事,毕竟轩逸陪我跑了15万公里,磨损都没有,皮实得很。这点让我很难接受短命的新潮车型。

去年年底,开了十年的轩逸满足不了家庭需求了,空间局促、后备箱容量不足,换车成为刚需-有驾

于是我盯上了探索者(我就叫它探陆吧),它刚好戳中我所有的刚需点:空间足够大,后排三人都能坐得还挺宽敞(不用挤着),后备箱放个婴儿车、老人轮椅,连点行李箱和厨房袋都能放进去,没有择一。底盘稳得一批,路上的碎石、坑洼都像被硬币弹开;油耗我粗算过,6.8L左右(估计略高点,刚刚好,我不追求完美,日常能接受就行)。这车给我一种全家能用的感觉,稳当又舒服。

但事情没那么顺利。去年10月定的次顶配,销售说一个月左右就能提车。我当时还挺期待的,想着年末全家出行用。等啊等,结果快两个月才告诉我,运输出了点小问题,车被碰到点小刮痕,厂家直接换新台车发了。其实想想,这也正常,毕竟物流总是出点意外(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其实一开始没料到会遇到这种事)。

12月初终于拿到车,看着新车那光洁的漆面和考究的做工,所有等待都值了。刚开始我还青涩地按不惯车上的电子推送,老惯就是手动挡的简洁。坐进去一试:市区开起来特别顺手。它比轩逸大不少,车身线条更宽厚,掉头和停车都很轻快。还能调节的座椅、方向盘,找到合适位置后,坐着很舒服。

去年年底,开了十年的轩逸满足不了家庭需求了,空间局促、后备箱容量不足,换车成为刚需-有驾

后排的平整地板真香,娃刚学会爬,能在后座爬来爬去,不再局促。老人家坐中间,腿也有空余,前段时间我和朋友聊天,他说:你们年轻人不懂,最怕那种窝在一块,啥都没有的车。我也觉得,家人都说新车好,要放着睡一觉,很有仪式感。

关于配置,我还加装了个智联包,导航、语音控制空调,开车完全不用动手。开惯了轩逸,刚开始方向盘略沉,还以为自己不会变,其实就是从轻挡鞋变作稳载的登山鞋了(这两天适应快了)。换车这事,要不说是从舒适到适用的转变,得花点时间。

车虽大,但油耗没让我失望。经过几天试驾,觉得6.8L左右没太离谱(我家附近市区多堵,显得油耗会抬高点)。我猜测,略高点的原因,可能是驾驶惯或车身重量。这车比轩逸重了不少,车身肌肉感强不少,但在实际开多的时候,感觉反应更稳,不会像那轩逸那样,轻飘飘的。

这还让我想起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手机里的相册,发现去年拍了辆幻影的照片,当时觉得那车真帅,但一比,还是探陆实用性强。毕竟我这里没有豪车不用追求那种秀气。不过奇怪的是,朋友说,这车真是不是贵啊,但用起来舒服,感觉价格刚刚好。(这句话让我当时特别有共鸣)

去年年底,开了十年的轩逸满足不了家庭需求了,空间局促、后备箱容量不足,换车成为刚需-有驾

要说缺点,我确实觉得倒挡的时候那个平线位置还需要适应些。轩逸的偏轻和简单,倒车反应迅速,探陆则更沉稳,需要多点推敲。这样比起来,用力点多了点,但安全感增加了不少。

你会不会觉得:家用车,空间大点,安全稳点,油耗还能接受,能一家老小都满意,难不成就这么简单?其实这车配的配置还是给我一些惊喜(没细想过,原来买车还能这么智能)。我甚至在想:未来通勤可能会用到车载WiFi,你们觉得呢?(和你们聊天嘛,一点点小期待)

讲到供应链,我总觉得,像生活中买菜、做饭,料都得存着,有点粮食短缺的感觉,车也是。你说如果我现在要换车,中间的流程是不是都很繁琐?我觉得现在确实比以前难找,买车像打仗,尤其年轻人都喜欢秒提车,但那意味着质量、配件、物流都得同步到位。这次等到探陆,还是蛮幸运的,毕竟大人说检查车况要细心,但我知道,很多朋友很快就被价格引诱,没那么耐心。

去年年底,开了十年的轩逸满足不了家庭需求了,空间局促、后备箱容量不足,换车成为刚需-有驾

对比同价位,空间差不多的车,别说油耗和配置,平时保值就成问题。你说这个车在市场上的保值率大概会在什么范围?我猜测,品牌影响和用料都占一定比重(不过我没有特别研究,纯粹一估算)。显然,贵点的德系和日系会更保值一些,但买下来也贵啊。

这让我思考:买车是不是更像投资?或者说,买一台看得顺眼、用得耐用的车,才算买对了?你们会不会喜欢用一辈子的那种简单、耐操的车型?还是偏爱一开始的高科技、后期可以折价的潮流货?

换了这车,我每天都得想:车子能用到什么时候?或者说:未来的用车人生,会不会也是一段不断调适的旅程?前几天,销售说:新车刚出来,保养会贵点。我心里有点嫌麻烦(这点是我的小偏执)。想想,家里那么多琐事,开个靠谱的车,反而省心。

去年年底,开了十年的轩逸满足不了家庭需求了,空间局促、后备箱容量不足,换车成为刚需-有驾

——你们猜我下一次会不会考虑换车?还是这车用到不能用为止?或者,真要换的话,是不是还得考虑电动车?这又是另一场深夜辩论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