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梦醒 燃油归来 保时捷的战略大转向

#科学颜论进行时#

电动梦醒 燃油归来 保时捷的战略大转向

利润暴跌。67%。触目惊心。曾誓言用电动“重塑跑车未来”的保时捷,如今踩下了急刹车。这不是简单的路线修正。而是一场生存之战。

技术理想主义撞上了商业现实的冰山。保时捷CEO奥博穆的这句总结。冰冷。精准。道尽无奈。

财务红灯:利润悬崖边的自救

保时捷的销售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完全偏离了其“Road to 20”战略中18%-20%的回报率目标。电动化投入占总支出的比例从2021年的15%飙升至37%。高昂成本吞噬利润。

更直接打击来自市场。尤其是中国。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暴跌29%。曾经的最大市场。如今成为最大痛点。有深圳经销商将Macan的报价打到了六折。价格神话破灭。

上半年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正是退出Cellforce电池项目导致的约5亿欧元特殊损失。自研电池梦碎。成本控制失败。保时捷被迫承认原计划商业模式已不具经济可行性。

战略回摆:从“纯电先行”到“三条腿走路”

电动梦醒 燃油归来 保时捷的战略大转向-有驾

保时捷宣布。直至21世纪30年代中后期。其所有细分市场都将同时提供内燃机、混动、纯电三种驱动形式。彻底告别激进的电动化路线。

最标志性转变是内部代号K1的超豪华SUV。这款定位高于卡宴的车型。原本是纯电旗舰。现在将率先推出燃油及插电混动版本。保时捷还确认。Panamera与卡宴的内燃机及插混版本将继续供应至2030年代。并有换代车型纳入规划。

原定2030年推出的全新电动平台SSP。研发已推迟至2032年。预计可节省约50亿欧元资本支出。但保时捷强调。现有纯电车型如Taycan和Macan EV会持续更新。

全球市场分化:客户在用脚投票

数据说明一切。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纯电Taycan销量增速从2024年的45%放缓至18%。而911和卡宴等传统燃油车型的定制化订单却同比增长22%。

电动梦醒 燃油归来 保时捷的战略大转向-有驾

中国市场。客户对插混版Panamera的咨询量是纯电版本的三倍。美国消费者对911 Turbo S的等待周期已延长至12个月。欧洲市场。保时捷Macan上半年销量中。纯电版超过燃油版。但欧洲以外市场接受度远低于预期。

“我们的客户正在用脚投票。他们既想要电动化的环保标签。又舍不得内燃机的灵魂。”保时捷点出关键。

中国困局:结构性挑战与艰难应对

中国市场的挑战最为深刻。国产电动汽车的崛起打了保时捷一个措手不及。小米SU7在动力和制动方面可与Taycan媲美。但价格仅为其一半。更集成人工智能。

德国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戴凡·布拉泽指出:“在价格更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至少具备同等或更多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已经逐渐丧失。”

保时捷的应对是“质大于量”。计划到2026年底将中国经销商网络从约150家缩减至100家。优化成本。聚焦核心市场。

连锁反应:豪华车市场的集体转向

电动梦醒 燃油归来 保时捷的战略大转向-有驾

保时捷不是孤例。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也已调整电动化时间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认为。同时推进燃油与电动是最理性选择。

欧洲电池产业同样遭遇寒流。瑞典电池明星企业Northvolt申请破产。沃尔沃汽车旗下电池子公司NOVO Energy也宣布深度重组。裁员50%。整个欧洲的电动化雄心受挫。

此次战略调整预计将给保时捷2025年营业利润带来18亿欧元的损失。母公司大众集团更是预计将遭受约51亿欧元的冲击。代价巨大。

未来之路: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

保时捷的转向是失败吗?不完全是。更像是成熟企业的务实调整。奥博穆强调要打造“更均衡的产品组合”。通过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型的多元组合。全面满足客户需求。

但核心问题仍在:保时捷如何在中国市场找回竞争力?如何在电动化浪潮中保持技术领先?如何在利润与转型间找到平衡?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确实在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重组。以求在行业快速转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时捷中国的回应。谨慎而克制。

梦醒时分。保时捷选择了一条更谨慎的道路。混合动力成为桥梁。燃油引擎重新被倚重。电动化成为更长期的目标。这场战略大转向。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生存。更预示整个行业将进入多元动力并存的新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