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算账的时候,不,是算KPI的时候。讲真,现在看车圈的销量榜,比看修仙小说的战力榜还刺激。什么金丹期、元婴期,弱爆了,现在是“月销三十万俱乐部”和“月销五十万大圆满”,差一个境界,那就是天与地的差别。
9月份的榜单出来了,好家伙,一群卷王开始冲刺了。比亚迪39万,奇瑞28万,吉利27万,长安26万。除了比亚迪大哥同比稍微打了个盹,其他几个简直是打了鸡血,一副要把天捅个窟窿的架势。
很多人一看,诶,比亚迪不行了?跌了?坏了菜了,要变天了?
我跟你们说,这就是典型的没见过世面。不是今年的比亚迪不行,是去年的比亚迪简直是个三体人。去年9月人家第一次干到月销40万,然后四季度直接奔着月销50万去了,那不叫卖车,那叫印钞,还是开了八倍速的印钞机。今年前九个月,人家卖了326万辆,增长18%,这叫不行?这叫稍微放慢了脚步,好让后面的兄弟们闻闻尾气的味道,不然游戏没法玩了。
现在江湖传言,比亚迪2025年的小目标,有人说460万,有人说550万。550万这个数字,听着就像是喝大了吹的牛逼,但460万,你仔细盘盘,这事儿就有点恐怖了。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季度,比亚迪得月月40万起步,还得带点冲刺。你觉得难吗?人家方程豹的订单跟不要钱一样涌进来,海外市场跟开了任意门一样到处插旗,王朝海洋两个老网的车型还在不断地给你上新。就问你怕不怕?这根本不是比亚迪能不能完成的问题,而是王传福老师今天心情好不好,想不想完成的问题。
这就是上帝视角。当你在纠结这个月能不能多卖两千台的时候,人家在考虑的是,今年是拿个全国冠军,还是顺手把东南亚也给打包了。格局,朋友们,这就是格局。
然后我们来看那个最有趣的追赶者,吉利。
吉利会追上比亚迪吗?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个刚拿到AK47的猛男,能不能干过一个已经开上高达的癫佬。差距是肉眼可见的,但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个拿AK的猛男,突然开窍了,他好像找到了高达的驾驶舱在哪。
吉利银河,就是那把AK。你看看那个星愿,9月份卖了5万多台,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直接冲到所有车型的榜首,把什么轩逸朗逸按在地上摩擦。还有A7、E5、星舰7、星耀8,个个都是月销过万的狠角色。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吉利产品规划会上,李书福老师一拍桌子:“不装了,摊牌了!我们以前搞什么北欧豪华,搞什么性能小钢炮,都太体面了。现在是黑暗森林,活下去是第一要务!用户要什么?大沙发!大电视!大电池!价格给我往死里打!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打法。以前大家还讲究个品牌定位,你做你的高端,我做我的性价比。现在吉利这一手,就是直接冲进餐厅,把所有桌子都掀了,然后对着所有厨子和食客大喊:“今天谁也别吃饭了!都跟我去吃大排档!”那个新出的银河M9,一个大六座SUV,17万多起售。这是什么?这不是车,这是一个移动的精装修两室一厅,还带四个轮子。这玩意儿出来,同行看了都得傻,理想看了都得连夜开会研究怎么把自己的冰箱彩电再降三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车圈现在的竞争,就是这么蠢,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这些车已经有点脸盲了。什么智能座舱,什么百公里加速,什么激光雷达。讲真,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就像是手机上的那些我永远不会打开的APP。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我的腰间盘能在一个舒服的座椅上多待一会儿,是我的孩子能在后排看动画片别烦我,是这车的价格能让我的私房钱不至于一夜清零。
吉利,就是悟了这个。他不再跟你讲那些虚头巴脑的技术玄学,而是赤裸裸地告诉你,我能给你最实在的东西。什么叫反技术崇拜?这就叫反技术崇拜。真正的技术,不是看你在发布会上吹得有多牛,而是看一个压根不懂车的大妈,坐进你车里,会不会说一句:“诶,这沙发,舒服。”
所以你再看吉利,它不仅是银河这个新物种在发疯,它原来的燃油车,星越博越,卖得也不差。30-40万的高端市场,还有领克和极氪在那撑着。这么一算,吉利今年喊出300万台的目标,我都觉得有点保守了。这哪是300万,这是要奔着把别人的市场份额当“功德碑”来刷的节奏。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吉利这种几乎是自爆式的冲锋,比亚迪会怎么接招?
很多人会想,比亚迪肯定要降价啊,肯定要出新车啊。是,是,是,这些都是常规操作。但你们忘了比亚迪的核心是什么。比亚迪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汽车公司了,它是一个披着车企外衣的“信仰”共同体。
这就跟奔驰和特斯拉一样,进入了一种品牌玄学的领域。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聊油耗,聊保养,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他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社会认同感。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内饰简陋,聊单踏板模式,他会跟你科普三个小时的极简主义和驾驶哲学。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比亚迪现在就在这个门口。买比亚迪的人,很多已经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了,他们是在投资一个国货崛起的叙事,是在为一种“技术自立”的价值观投票。这种用户黏性,是单纯靠性价比打不下来的。
所以,比亚e迪的终极杀招,可能根本不在车本身。它可能会搞个车主理财,可能会搞个比亚迪生态链,甚至可能有一天会宣布,所有比亚迪车主,都能优先购买比亚迪自己研发的手机和机器人。它要把你整个人,从出行到生活,全部打包。这已经不是在修仙了,这是在“创世”,在建立自己的规则。
所有这些车企,都在一个巨大的、荒诞的舞台上表演。它们一会儿扮演技术先锋,一会儿扮演价格屠夫,一会儿又扮演用户的朋友。我们作为观众,看着这一切,觉得既魔幻又现实。因为这个舞台的背景,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想要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更真诚的服务。而这些“演员”们,为了争夺我们的注意力,只能不断地内卷,不断地发疯,不断地整出各种花里胡哨的活儿。
最终谁会赢?我不知道。也许最终的赢家,根本不是这些台上的明星。而是那些在下面默默造“老头乐”的厂家。因为他们早就看透了,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多少个激光雷ada,而在于只要老大爷躺得够快,责任就永远在对方。
你看,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真实。疯了,都疯了。这游戏,越来越好玩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