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奔驰宣布推迟实现50%电气化销售占比的目标,同时明确表示将继续生产和改进新燃油车型。
这个决定一出,业内瞬间炸了锅。有人说奔驰"不玩电车了",也有人说这是对新势力的"投降"。
但事实恐怕没这么简单。与此同时,奔驰官方宣布了一项重磅投资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在华投产三款全新车型,其中最吸眼球的是全新纯电长轴距CLA。
这边说不急着全电气化,那边却砸100多亿搞纯电车,这到底是什么逻辑?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奔驰在走一盘更大的棋——用现在的燃油车维系基本盘,用创新纯电产品探索新市场,再用2030年的纯电S级这样的重磅产品定义未来。
第一部分:奔驰电动化战略的真实转向
要理解奔驰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战略调整,首先得看看过去两年发生了什么。
2024年,奔驰全球销量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68.36万辆,同比下降7.3%。这个数据看似不起眼,但背后隐含的信息却很能说明问题。曾经的豪华车老大在市场上开始失速,而且失速的时间点正好是新能源车加速渗透的阶段。这个巧合才不是巧合——是战略错判。
奔驰在2023年就喊出了要在2025年实现50%电气化销售占比的口号。这个目标看似雄心勃勃,实际上是在赌一场"纯电车革命"。结果呢?市场的反应远没有预期那么热烈。EQS虽然技术先进,但销量一直没有达到乐观预期。原因是什么?简单说,消费者对EQS这个新品牌的接纳度不如预期,而且很多人仍然对纯电车的续航和充电有心理上的疑虑。
与此同时,特斯拉Model S在全球市场仍然是纯电旗舰轿车的标杆,蔚来ET9、理想L9这样的新势力产品也在用豪华旗舰来树立品牌形象。奔驰发现自己之前的策略——把所有筹码压在EQS上——这个走法太激进了。一个传承超过60年的S级品牌,一下子要消费者接受改名为EQS,这个心理过度期远比想象中要长。
所以2025年11月,奔驰做出了调整。推迟50%电气化目标,听起来是向现实妥协,实际上是更聪明的商业决策。与其被一个目标绑架、被迫推出大量不够成熟的纯电产品,不如保持冷静,确保每一款纯电车都是精品。这就像一个高手下棋,既然前面的计划出现变数,与其硬着头皮往前冲,不如调整布局、后发制人。
但"推迟目标"不等于"放弃电动化"。奔驰在中国市场的140亿投资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要知道,投资这个数字在跨国车企中并不小,这意味着奔驰在真金白银地下注纯电市场。这不是口头承诺,而是有长期的产能规划和人员配置来支撑的。
关键的战略转变还在更深层。奔驰高管在多个场合透露,下一代S级——这款代表品牌最高荣耀的旗舰轿车——将在2030年左右推出全新一代,并且会同时推出燃油版和纯电版。这个时间点看似遥远,但对一个百年豪华品牌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布局。为什么要等到2030年?理由很充分:现在推全纯电S级无异于自杀。一款旗舰轿车代表品牌的最高水准,容不得半点续航焦虑或充电困扰。到2030年,充电网络会更完善,纯电车的技术成熟度会高很多,消费者的接纳度也会好得多。
现在的EQS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奔驰已经规划好了它的未来。2028年EQS会推出第二代,到2030年左右,EQS这个名字就会被正式更改为"S-Class Electric"。也就是说,曾经的"EQS"这个实验性名字最多还能用几年,最终还是要回归"S级"这个人类汽车史上最负盛名的品牌。这种改名策略看似简单,但反映了奔驰对纯电车发展的信心,以及对S级品牌的重新定位——无论燃油还是纯电,S级就是S级,都代表奔驰的最高水准。
这个转向有什么好处?首先,它承认了市场现实——消费者对纯电车的心理接纳度需要时间,不能急。其次,它为燃油S级的后续进化留出了空间,现款W223上市于2020年,如果按照传统的6到8年换代周期,到2028年还有改款升级的产品周期。最后,它给了奔驰充足的时间来验证纯电平台的可靠性和竞争力,2030年推出的纯电S级不会是第一代纯电旗舰的仓促之作,而是积累了多代经验、对标全球最强对手的成熟产品。
第二部分:纯电长轴距CLA的技术硬实力
现在看奔驰的实际动作。2025年11月公布的三款在华投产新车中,最受关注的是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这不是一款简单的改装车,而是从底层重新设计的全新产品。
这款车由北京奔驰工厂生产,继承了VISION EQXX概念车的创新电池单元化学结构。什么是创新电池单元结构?简单说就是奔驰在电芯的化学成分、内部设计和热管理上做了优化,让同样容量的电池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能。这不是纸面创新,而是实打实的技术进步。
搭载800V电驱系统意味着什么?这是目前新能源车中最先进的快充方案之一。800V高压快充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对比一下,特斯拉Model S目前主要还是用400V系统,比亚迪等国内厂商虽然也在推800V,但在豪华车领域的应用还不如奔驰这么成熟。
这款车最关键的指标是能耗表现——每百公里10.9千瓦时。这个数据有多牛?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这款车的电池容量是75度电,从5%充到95%,也就是充70度电。按照10.9千瓦时/百公里的能耗,能续航约640公里。在现实的城市工况中,这个续航足够用户每周只充一次电。对于购买豪华轿车的消费者来说,这个便利性几乎可以接近燃油车的加油体验——周末充一次电,一整周的通勤需求都不用担心。
更关键的是CLT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到了866公里。CLTC是国内测试工况,虽然相比国际通用的WLTP工况会乐观一些,但这个数字仍然说明了这款车的真实续航能力相当可观。要知道,现款燃油S级加满油能跑多远?也就500到700公里,取决于排量和驾驶习惯。纯电长轴距CLA的续航已经完全不输了。
为什么奔驰要在中国专门开发这款长轴距版本?这反映了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理解。在欧美市场,消费者对轴距长度的需求没那么迫切,他们更关注驾驶体验和操控性。但在中国,尤其是购买豪华车的客户,很多都是自己坐在后排,所以轴距长度直接影响购买决策。奔驰没有简单地把全球版产品搬过来,而是根据本地市场需求进行了产品定制。这说明他们是认真的,而不是走形式。
这款车还有另一层含义——它是奔驰验证其纯电技术和中国本地化能力的试金石。如果这款车销售火爆、口碑良好,奔驰就有信心继续深化在华的纯电产品线。如果销售一般,奔驰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市场反馈,用来改进未来的产品。这既是一次市场检验,也是一次产品迭代的机会。
关于投产地点的选择也值得注意。北京奔驰这个工厂并不是奔驰最新的工厂,为什么选择这里而不是新建专门的纯电工厂?答案很务实——充分利用现有产能。与其投资建设全新工厂,不如改造现有产线,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加快上市时间。这反映了奔驰在调整战略节奏后,变得更加务实和高效。曾经那种激进的、非要建设最先进工厂的思路,已经被"用好现有资源、快速推出产品"的新思路取代。
第三部分:从市场现状看奔驰的长期布局
深入分析奔驰的这次战略调整,还要看更大的市场背景。
全球汽车市场在2025年面临的真实状况是什么?新能源车的渗透在加速,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在一夜之间转向纯电。很多消费者,尤其是购买豪华车的消费者,仍然对燃油车有着强烈的偏好。他们早已购买过燃油车,对其特性非常了解,而对纯电车的续航、充电等方面仍有疑虑。如果车企粗暴地完全放弃燃油产品,这部分消费者就会流向竞争对手。
奔驰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两难选择。如果继续全力投注纯电,就冒着丢掉传统消费者的风险。如果完全放弃纯电转向,又会被新势力和特斯拉蚕食高端市场。唯一的出路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从2024年的销量数据看,奔驰全球销量出现同比下滑,中国市场更是下降了7.3%。这个下降的背后有什么?一方面是市场整体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奔驰产品线的选择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消费者仍然买燃油奔驰,但新能源车消费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潜在客户流向了EQS或竞争对手的纯电产品。
关键问题是,现在的EQS在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虽然EQS是一款技术先进的纯电轿车,但它面临的品牌认知问题很现实。对于购买旗舰轿车的消费者,S级这个名字代表的是荣耀、传统、身份象征。一下子改成EQS,这个心理过度的时间往往比车企的预期要长得多。很多人宁可等S级推出纯电版本,也不愿意被说"买EQS去了"。这种心理因素决定了EQS在品牌溢价上会弱于S级。
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S虽然是纯电,但它已经建立了"电动旗舰"的品牌认知,不需要借助于任何燃油版的传承。蔚来ET9也是如此,它作为一款新势力旗舰,定位清晰,没有历史包袱。反而是奔驰,想要借用EQS这个名字打开纯电市场,又要维持S级这个百年品牌的尊严,结果两个都没吃透。
所以,奔驰在2030年改名策略的聪明之处就在这里。当纯电版S级推出时,它的品牌定位清晰——它就是S级,只是驱动系统从燃油换成了纯电。消费者对这个定位的接纳度会远高于现在的EQS。这不是简单的改名,而是品牌战略的升级。
从投资规模看,14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投资纯电车产能,这说明奔驰看长期。这个金额意味着什么?差不多可以支撑一到两条完整的纯电生产线的建设和运维多年。这不是短期投机,而是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体现。
中国市场对奔驰来说有多重要?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经相当高。如果奔驰不在中国做好纯电产品,就相当于把全球市场最关键的一个板块丢给了对手。长轴距CLA在北京奔驰工厂生产这个决定,进一步说明了奔驰把中国当成了和欧洲同等重要的战场,而非边缘市场。这种转向在大型跨国车企中并不多见,但是是必要的。
第四部分:消费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渲染图、技术参数、战略规划这些东西说了一堆,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那几个朴实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要买豪车,是选燃油S级还是等纯电版?"答案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现在就有购买需求,燃油S级仍然是不错的选择。现款W223从2020年上市至今,已经经过了多年市场验证,可靠性、舒适性、品质感都没得说。而且燃油S级的残值率在豪车中相对较高,几年后想置换也不会太亏。
但如果你能等,2030年的纯电S级会是什么样?根据目前的规划和技术路线,它不仅续航会更长,充电速度会更快,而且车内的驾驶体验和智能化水平会有长足进步。奔驰预计那时候配置的自动驾驶系统至少能达到L3级别,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实现"脱手脱眼"的驾驶。从底盘、隔音、空调系统等细节上,纯电版本也会有针对性的优化,因为没有了发动机,奔驰可以重新规划整个车身结构来优化舒适性。
第二个问题是"奔驰是不是真的放弃了电动化?"这个说法是断章取义。推迟50%电气化目标,不等于放弃电动化,而是调整节奏。与其急功近利地硬生生达到一个百分比数字,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库存积压,不如稳扎稳打、确保每一款纯电车都是精品。奔驰在中国投资140亿搞纯电车,这还叫放弃电动化?相反,这是在用更聪明的方式来推进电动化。
第三个问题是"纯电长轴距CLA这款车靠不靠谱?"能耗10.9千瓦时/百公里这个水平在当前业界确实属于顶尖。这不是虚吹,而是基于奔驰在动力总成和车身轻量化方面的积累。与其去猜测这款车上市后会不会虚标续航,不如等上市后看真实用户的测评。现在EQS在市场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用户基数,口碑也还不错,新款CLA作为后发产品,各项参数应该会更优化。
第四个问题是"2030年纯电S级的价格会怎样?"现在预测还太早,但可以参考的是现款EQS和S级的价差。现款EQS的起价比同级S级低一些,但随着纯电技术成本的下降和产能的提高,2030年纯电S级的价格应该会更具竞争力。但要注意的是,S级作为旗舰,再便宜也不会掉到"便宜货"的定位。如果预算有限,现在买燃油S级可能性价比还更高。
第五个问题是"现款EQS还值不值得买?"如果你现在就需要一款豪华纯电轿车,EQS完全值得买。这不是一款"等等党"产品,而是现在就能提供完整体验的成熟产品。2025款EQS的各项升级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且到2030年,现在的EQS用户不会因为有了纯电S级就后悔,因为他们早已享受了多年的纯电驾驶体验。
结语:未来已至,但需要耐心等待
奔驰在2025年11月做出的这次战略调整,看似是对之前激进电动化梦想的妥协,实际上是更清醒、更现实的商业选择。不是所有的产业转向都要急功近利,有时候放慢节奏、增强内力,反而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无论你选择燃油还是纯电,奔驰都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是在某一类型上薄弱。现在可以买燃油S级,几年后可以升级到更新更强的燃油版本。如果你倾向纯电,可以现在先买EQS体验,到了2030年有机会再升级到更成熟、更完善的纯电S级。这种多选项的战略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对于行业来说,奔驰的这种调整也是一种信号——电动化是大方向,这毫无疑问。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用同样的节奏来完成这个转身。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这种态度在浮躁的行业中显得尤为珍贵。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奔驰的这次战略,那就是:两条腿走路,眼睛看远方。一条腿是现在的燃油和纯电产品的平衡发展,另一条腿是为2030年的纯电S级这样的重磅产品做准备。眼睛看远方是指,不被短期的销量数字牵着鼻子走,而是清楚地知道未来十年汽车市场的方向,提前布局。
最后的问题是,2030年的豪车市场会怎样?假设一切按计划进行,那时候的纯电车技术会更成熟,充电网络会更完善,消费者对纯电车的焦虑也会大幅下降。奔驰推出的纯电S级会有什么竞争对手?特斯拉的新一代Model S、宝马的新一代7系纯电版、新势力的下一代产品。竞争会很激烈,但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好消息——他们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奔驰现在的耐心布局,到时候就会转化为真实的产品竞争力。
这就是奔驰在2025年11月向市场传递的真实信号:我们还在坚定地走向电动化的未来,只是方式更聪明、更稳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