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来了,上汽名爵MG4申报,9月正式发布

最近,咱们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特别火。

那就是“固态电池”这个词,相信大家伙儿都听过不少回了。

这些年,每次有新车发布,总有人提一嘴,说未来要用上固态电池,续航一千公里不是梦,充电跟加油一样快,还绝对不会着火。

听着是挺美的,但感觉就像是挂在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总觉得离咱们普通人的生活还远着呢。

固态电池来了,上汽名爵MG4申报,9月正式发布-有驾

可就在最近,这事儿好像有了个大转折,那个传说中的“未来科技”,似乎真的要被装进一辆咱们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里了,这主角就是上汽名爵MG4。

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车申报名单里,清清楚楚地出现了MG4半固态电池版的身影,这消息一出来,可就不是画饼了,而是板上钉钉,意味着这车拿到了“准生证”,随时可以量产开卖。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半固态电池”,又是个什么东西?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次申报的MG4半固态电池版,并不是一款样子长得奇形怪状的“概念车”。

从工信部公布的照片来看,它和现在市面上卖的普通版MG4几乎一模一样。

前脸还是那么精神,大灯设计得跟鹰眼似的,很犀利。

车身侧面线条很紧凑,有点小钢炮那个劲儿。

车尾那个贯穿式的尾灯,晚上点亮了辨识度很高。

尺寸也没变,长宽高分别是4395毫米、1842毫米、1551毫米,轴距2750毫米,就是一辆标准的紧凑级家用车的个头。

固态电池来了,上汽名爵MG4申报,9月正式发布-有驾

内饰也还是那个简洁的风格,一块悬浮式的仪表盘,一块悬浮式的中控大屏,看着挺清爽。

动力系统用的电机,最大功率120千瓦,也和普通版车型保持一致。

说到这,可能有人就纳闷了,外观、内饰、动力都一样,那它到底新在哪儿?

凭什么就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呢?

关键就在于那个我们肉眼看不见,但却是电动车心脏的部分——电池。

这才是这次申报事件的核心。

根据申报信息,这款新车搭载的电池,标注的类型是“锰基锂离子电池”,而它的供应商,是一家叫做“苏州清陶动力”的公司。

这个“锰基锂离子电池”,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半固态电池”的一种技术路线。

而苏州清陶这家公司,正是国内研究固态电池的领头羊之一。

那么,这个“半固态电池”究竟神奇在哪?

为什么说它可能是未来电动车的方向?

固态电池来了,上汽名爵MG4申报,9月正式发布-有驾

要理解这个,咱们得先说说现在电动车普遍用的液态锂电池。

您可以把现在的电池想象成一个装满了液体的袋子,这个液体就是电解液。

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就泡在这个液体里,锂离子就像游泳运动员一样,在这个液体里来回游动,这样就完成了充电和放电。

这个结构很成熟,成本也控制得不错,但它有个天生的短板,就是这个电解液是易燃的。

一旦电池受到剧烈碰撞、被尖锐物体刺穿,就可能导致内部短路,温度急剧升高,液体泄漏后就容易着火燃烧,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热失控”,也是很多人对电动车安全性的主要担忧。

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问题,科学家们就想,能不能不用这个液态的电解液呢?

于是就有了“全固态电池”的设想。

顾名思义,就是把液体换成一整块固体的材料来充当电解质。

这就好比把那个液体袋子换成了一块硬邦邦的“能量砖”。

因为没有了易燃的液体,所以它的安全性是革命性的提升,你拿针去扎它,它都不会着火。

而且,固态电解质的结构更稳定,能承受更高的电压,也就能让电池储存更多的电量,能量密度更高,续航自然也就更长。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固态电池来了,上汽名爵MG4申报,9月正式发布-有驾

让锂离子在一块“硬邦邦”的固体里高效地穿梭,技术难度非常大,而且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得吓人,短期内根本没法大规模生产给咱们普通家用车用。

这时候,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既然一步到位实现“全固态”太难,那咱们能不能走一条中间路线,先实现一小步呢?

于是,“半固态电池”就诞生了。

它就像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不完全是液体,也不完全是固体。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把原来电池里的液体,做成了像果冻或者浓稠酸奶一样的凝胶状态。

这里面仍然含有少量液体成分,以保证锂离子还能比较顺畅地“游泳”,维持电池的性能,但因为绝大部分都变成了固态或凝胶态,它的流动性变得极差。

这样一来,好处就太明显了。

首先,安全性大大提高。

就算外壳破了,里面的东西也不会像水一样到处流,大大降低了短路和起火的风险。

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液态电池的安全焦虑。

固态电池来了,上汽名爵MG4申报,9月正式发布-有驾

其次,它的能量密度比传统液态电池要高一些,这意味着在同样重量下,它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让车子跑得更远。

最重要的是,它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又比“全固态电池”低得多,具备了马上投入大规模量产的可能。

上汽名爵MG4这次搭载的,正是这样一种更加安全的“果冻电池”。

这件事情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多了一款新车那么简单。

它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领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过去,我们总觉得这些尖端技术是国外大公司的专利,但这次,为MG4提供半固态电池的苏州清陶,是一家脱胎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的本土企业,是咱们国家自己培养出来的顶尖力量。

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条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技术产业化,再到市场化应用的完整链条。

这更是一次战略上的成功。

在全球汽车巨头们还在为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争论不休、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时候,我们已经选择了一条最务实、最贴近市场的“半固态”路径,并且率先把它应用到了十万元级别的平民车型上。

这说明,先进技术不再是少数高端豪华车的专属,而是真正开始惠及咱们普通消费者。

这就像当年,在别人都追捧三元锂电池的时候,我们坚持发展磷酸铁锂电池,最终凭借其安全性和成本优势,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现在,在通往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道路上,我们同样选择了一条聪明的、循序渐进的道路。

先用“半固态”解决用户最关心的安全痛点,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不断积累生产经验和技术数据,为最终实现“全固态”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步棋,走得非常稳健,也充满了远见。

它向全世界证明,在新能源这场席卷全球的变革中,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参与者,更正在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技术的引领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