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红旗把“天工05”和“天工06”一起推出来,很多人估计都在心里问:红旗这波操作到底给中国电动车市场带来了什么新意?900V高压平台,固态电池,五百多千瓦的性能怪兽,咱们到底该怎么看?
先说说这900V高压平台。这东西是啥?简单理解就是电池里电压更高,带来一系列好处,比如充电更快、动力更猛、系统能效更高。这么高的电压不是谁都敢做,关键是大部分国产电动车主流还纠结在400V,少部分往上走,但能直接把900V落地,还真不多。大家有没有问过,为什么大家都在卷,卷尺寸、卷智能、卷价格,却极少有人在卷电气架构?因为难,成本高,技术壁垒高,安全要求也高。但红旗一下端上来两款新车,直接做到,并不是喊口号,是要让人真体验得到。
再说说自研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一直是全球电池界的“圣杯”,理论上比液态电池安全、能量密度更高,也就是更远的续航、更快的充电、更久的使用寿命。很多厂商嘴上说“我们坚信固态电池是未来”,但实际交付的量在哪?红旗这波敢直接发布量产搭载,实打实证明了自己不是光嘴皮子硬。你又要问,这是不是彻底解决了电车怕冷怕热、爆炸起火这些隐忧?没那么夸张,但固态电池确实从技术路线上,给用户吃了定心丸。说到底,如果连头部国企都没信心迈这步,谁还敢先走?
还得提性能,尤其是天工06四驱智选,直接520kW功率、3.4秒破百,和不少传统百万级高性能车叫板了。有人觉得:红旗卖二十几万车,有必要卷性能吗?买红旗不是看牌气的嘛——其实这正是新红旗要做的。让消费者看到,不光有气场,还有技术“肌肉”,而且是能亲身体验的。你试试,把一台外表沉稳、内里性能异常爆炸的SUV开起来,瞬间就明白这背后的自信在哪里了。
智能化也得聊聊。“司南”智驾系统,可以无图城市NOA,不依赖超高精地图,不必苦等激光雷达,像人一样用摄像头和算法理解路况。你不觉得挺意思吗?这么多年国内大家都在吹激光雷达、毫米波,谁都想多加点硬件才心安。红旗却做了取舍——既然摄像头和大模型算法够用,干吗死磕那些堆积硬件的套路?这是不是给智能驾驶另辟了一条路?未来主流会不会干脆像手机一样,一两颗摄像头就把全活干了?
人们挑智能车,不就是想体验科技感么?这次全系标配了“灵犀”智能座舱和AR-HUD抬头显示,AR实景导航、平视倒车影像,这些功能听起来像噱头,但你真用过之后会发现,行车安全和便利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尤其是过去大家吐槽智能车功能多但难用,红旗这波做的真不复杂,点来点去都会用,谁家老人上手也不怕。还有那一套驾乘状态监测和交通穿行制动,其实实用性远比你想象的高,甭管城市堵车还是乡下小路,大大减少事故几率。
再说下设计,有人忍不住问:红旗能不能放弃点“国车”符号,多来点国际范儿?其实吧,红旗这年头已经没死守老传统,虽然还是那个直瀑式前格栅、闪闪红线、车灯像国徽,但内外科技点缀越来越多,外形也不再老气横秋。你揪着红旗“卖情怀”,但你又不得不承认,人家真正在用设计把身份和实力一块做了。不像部分品牌,花了老半天还只能“学”,红旗这波改造就像是把老干部突然变成了科技达人。
这一切,你追根问底:红旗要干嘛?这是国资企业老字号往电动车转型的节点,既不能只靠政策,要靠产品说话。现在说得清清楚楚,两款车分别覆盖中大型轿车和豪华SUV市场,价格卡到消费者能接受的区间,配置拔到行业得望尾灯的位置。这里边不只做技术突破,更是顺应消费升级,每一步都踩在了痛点上。你还在为电动车续航焦虑吗?人家实打实固态电池;你怕性能不够?零百三秒多性能车;你嫌智能功能鸡肋?无图NOA真跑起来了。
这时候又有读者要问了:技术是技术,市场体现呢?红旗能靠这几步在细分市场里扎住脚吗?其实他们未必是去争抢极端性价比的大蛋糕,更想要的是高端化转型的那盘棋。你去看看目前在售的二十多万国产电轿车和SUV,大多数还在混着堆硬件、拼补贴,外观差不多,性能差不多,智能差不多,后面就剩价格厮杀,谁也做不出差异化。但红旗要的是能让人记得住:设计是我的,技术是我的,智能是我的,续航和性能都是我的,不怕和国际大牌对垒,也不怕和民族品牌同台竞技。
再有一个问题,红旗这么“猛”,到底能不能带动整个中国汽车的技术升级?实际你得透点实话——这不是一灯独明的故事。红旗掏出了自己的家底,900V固态电池、智能驾驶这些确实走在前面,但整个行业愿不愿意跟进?这里既有技术壁垒,也有资金门槛,更有市场选择。不少厂商都在研究,但实验室到量产,路还长;消费者用得好,行业才会卷,技术才会沉淀。这一波红旗算是“点炮”,其他玩家能不能跟上,看下半年大家出新车就晓得。
总有人质疑,红旗转型电动时代是不是有点慢?其实吧,慢不是坏事,“跟对了路”才值钱。这回天工系列亮相,明显不是那种只为出个新能源概念而出的产品。而是一步到位,核心电气、智能、豪华、性能全整明白了,谁家挑,挑不出明显短板。本地化供给、技术自研,也不怕国外断供那一套,这就是长期发展的底气。
最后我想说,你买车看什么?外形、性能、安全、智能、价格,哪个能少?红旗这回一口气把这几个都往高端拉,价格又没拉太过。你问是不是理想选择?我不替你下结论,但换做我自己,至少多一个新选择,现实中再也不是只能拿“洋品牌”撑面子,不用担心电池技术“卡脖子”,不用怕安全和智能掉队。这一切,看似是红旗自己的动作,实则也是国产品牌集体进步的缩影。你说,下一步咱们该期待什么?是不是该扪心自问,对中国造的高端电动车,我们真的准备好了接受和拥抱了吗?
南京车展上见,答案或许就在展厅里热热闹闹的那群人、那几台车之间。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