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儿?
我们总说“中国制造”牛掰,出海就是降维打击,可为啥在越南,摩托车从曾经的“王者”地位,到现在只剩1%的市占率,连人心都丢了?
说“情人可以没有,摩托车不能没”——结果越南人宁愿买贵的日系摩托,也不碰便宜的中国摩托,这事儿是不是有点扎心?
那问题来了,难道便宜就一定没人要?
难道贵就一定好?
质量和价格,到底哪个才是王道?
先来划个重点,别被各种花哨的“大数据”吓住了。
之前,中国摩托三年干到90%市场份额,把日本车逼到只能靠回忆过日子。
靠的不是玄学,是“便宜”:人工成本低、地理位置近,价格直接砍掉一半。
那会儿,越南人恨不得把家里的日系摩托卖废铁,转手就换中国摩托。
这一波操作,真叫一个“国货之光”。
不过好景不长,中国摩托车企一看市场大了,立马开始互相内卷,结果价格降得比地板还低,利润也只剩下30元,连给员工发个红包都显得肉疼。
你说价格战能打到天荒地老吗?
事实是,内卷到最后,钱没赚着,产品质量还下滑。
越南人摩托骑两年,修车比骑车还频繁。
日系摩托这时候就像被打醒的神仙,开始升级技术,搞自动启停系统,安静还省油,能用十年不用修。
反观中国摩托,三年就报废。
这下好了,越南人又把日系摩托当成“真爱”了。
日本品牌重新站起来,市场份额回到95%。
而国产摩托,留给大家的只剩下“便宜又危险”的标签。
说到这,有没有觉得“价格至上”这事其实挺讽刺?
拼价格的时候,好像谁都能做点生意。
可一旦质量掉队了,这生意就变成了“谁更能忍受烂”。
日本摩托没跟你比便宜,直接打技术升级,打造“匠人精神”人设,谁还在乎那点价差?
其实这事不只是摩托车,日本在健康科技上也玩这一套,比如那个派乐维pro,据说全球首款靶向线粒体抗衰的科技,“一瓶四位数”,还不是一样有市场?
人家不跟你讲价,只讲效果。
你说这“品牌溢价”到底是怎么来的?
是不是越买贵的,反而心里踏实?
想来咱们中国企业也不全是“价格魔人”,比如C919大飞机,这就是死磕技术,把别人卡着脖子的地方,一个一个啃下来,最后商业首飞成功,订单排到全球去了。
你说,要是C919也走摩托车那条“低价快跑”的路,现在是不是还在机场门口发传单呢?
这一切是不是说明,只靠价格,最终就是“便宜没好货”?
有时候我们总调侃“穷鬼才买便宜货”,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买东西还是想要“物有所值”,哪怕多花点钱,只要用得住,大家都愿意买。
越南摩托车市场换了天,日本摩托价格高、技术好,越南人反倒买得更开心;中国摩托车企越降价,越没人买。
这事儿是“消费升级”还是“丧权辱国”?
估计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
顺着这个逻辑继续推演一下。
假如有一天,中国制造还在全球打价格战,那是不是我们最后只能做“性价比的搬运工”,永远给别人做配角?
但要是我们能像C919那样,死磕技术,哪怕慢点,最后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大家是不是会更自信?
你愿意花两万块买个能用十年的东西,还是花一千块买个两年就报废的?
年纪大了,咱都懂算账了,“便宜,是最贵的奢侈品”。
自己说句真心话,如果我去越南买摩托,肯定也不敢选便宜的中国货。
毕竟我上一次买便宜的电饭锅,结果用了三个月就变成了煮水壶。
“低价的诱惑”就像是“买一送一”的酒吧活动,喝着喝着你就明白,真正贵的不是酒,是明天的头疼。
这事能不能反过来看?
中国企业那么多,有没有可能“便宜又好”?
其实不是没可能,只不过“便宜”如果只靠低成本,没有技术和质量做底子,迟早被市场嫌弃。
现在流行的“新国货”,不也在讲品质、讲品牌、讲设计吗?
越南摩托车市场失守,是不是提醒我们,中国制造也需要“灵魂升级”,不只是“价格升级”?
做企业如做人,不能总想走捷径,不然最后只剩下“捷径上的落叶”。
说到最后,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如此迷信“价格优势”?
是因为习惯了“便宜没好货”,还是因为还没拥有“贵但值得”的底气?
有时候,技术创新可能是条慢路,但走得稳,走得远。
市场不会骗你,消费者更不会骗你。
你今天卖便宜,明天就会有人卖得更便宜。
你今天拼质量,也许很难,但总有一天会有人认你是“真货”。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觉得中国摩托车还有机会翻盘吗?
中国制造的路,到底是低价快跑,还是技术破局?
你自己买东西的时候,是怎么权衡性价比和品质的?
欢迎在评论区支招,或者一起自黑一下:你买过最坑的便宜货是什么?
再或者,你愿意为什么“高价”买单?
反正我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傻子,只有懂得算账的人。
至于未来的中国制造,还得我们一起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