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这句老话在汽车圈,尤其当新能源浪潮拍打海岸时,听来格外扎心。
曾几何时,合资车是怎样的存在?
高高在上,视技术为王牌,质量是金字招牌,购入仿佛就等于买了个放心。
如今,本土新能源车像破土春笋般涌现,高配诱人,定价犀利,智能化更是玩转得飞起,打得合资车措手不及。
往日的优势,反成了今日的困局。
看广汽丰田的例子,铂智4X的销售业绩,用“惨淡”二字都嫌不够贴切。
三个月区区277台,实在让人抬不起头。
还好有铂智3X撑场面,几千台的销量,至少说明还有人愿意给机会,但交付速度必须提速。
所以,广汽丰田又酝酿出击,祭出铂智7,试图在新能源轿车市场里切下一块蛋糕。
D级中大型轿车的定位,摆明了要和小米SU7、比亚迪汉这类狠角色硬碰硬。
车身设计,向来是众口难调。
铂智7用了颇具未来感的设计语言,细看之下,却也能发现一些旧款车型的影子,特别是那对C型日间行车灯,辨识度是有了,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眼前一亮的感觉。
侧面的半隐藏式门把手和溜背造型,还算讨年轻消费者喜欢。
不过,真正能触动消费者的,恐怕还得是它搭载的华为鸿蒙智联座舱。
这鸿蒙智联座舱,可不是简单的摆设,它直接抬升了铂智7的竞争力。
当下,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除了续航里程,最看重的就是智能化体验。
有了鸿蒙的赋能,铂智7在智能驾驶方面的表现,应该会有质的飞跃。
再配上激光雷达,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光是想想就让人心动。
但只靠华为的智能座舱就够了吗?
答案恐怕不尽如人意。
看看当下的新能源市场,比亚迪靠着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完备的产业链,一路高奏凯歌;特斯拉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品牌号召力,依旧稳坐高端市场。
广汽丰田想要在这些巨擘面前杀出一条血路,单靠一个鸿蒙智联座舱,恐怕力有未逮。
就像长安马自达,深刻反思后,开始拥抱本土供应链,价格也变得亲民起来,这才渐渐稳住了阵脚。
上汽大众和北京现代也在积极求变,努力适应中国市场的节奏。
合资品牌想在市场中求生,就得放下高姿态,虚心学习,与本土伙伴合作,取长补短。
眼下,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铂智7的最终定价。
有了铂智3X的经验教训,广汽丰田应该很清楚,价格才是制胜关键。
如果铂智7的价格能足够有诱惑力,它仍然有机会在新能源轿车领域掀起一番风浪。
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转型之路,注定充满挑战。
一方面,要改变消费者对合资车“油改电”、“技术落后”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还要直面本土新能源品牌的激烈竞争。
然而,并非毫无机会。
合资品牌毕竟有着多年的造车积淀和品牌效应,只要能找准方向,积极求变,依然能在新能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在于,拿出足够的诚意,真正洞察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抱着过往的荣耀不放。
铂智7能否成功突围,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合资品牌想要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改变,而且是彻底的变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