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佛罗里达基拉戈的乡间公路上,22岁的娜伊贝尔·贝纳维德斯和男友迪伦·安古洛将车停在路边,在满天星光下享受静谧时刻。他们不会想到,一辆以62英里时速(约100公里/小时)疾驰而来的特斯拉Model S正成为他们的死神。驾驶座上的乔治·麦吉弯腰捡拾掉落的手机,搭载的Autopilot系统未能识别静止的雪佛兰Tahoe和路边人影。撞击瞬间,娜伊贝尔被抛向23米外的树林当场死亡,迪伦虽幸存却承受着多处骨折和终身脑损伤的折磨。
2.43亿美元的责任账单
2025年8月1日,迈阿密联邦法院的陪审团用一纸裁决为这场持续六年的悲剧画上阶段性句号:特斯拉需支付总计2.43亿美元赔偿。这笔巨额账单包含两个关键部分:
补偿性赔偿:1.29亿美元(特斯拉承担33%即4250万)
惩罚性赔偿:2亿美元(全由特斯拉承担)
在责任划分上,陪审团采用了精细的比例划分:驾驶员麦吉因分心驾驶承担67%责任,而特斯拉因Autopilot系统缺陷需负担剩余33%。这一比例背后,是陪审团对技术缺陷与人为过失双重作用的司法认定。
33%责任背后的技术缺陷
陪审团对特斯拉的问责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
设计缺陷闭环:证据显示Autopilot系统仅被设计用于封闭高速公路,但特斯拉却未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其在普通道路的使用。当麦吉的车辆驶入乡村交叉路口时,系统对静止障碍物的识别能力存在明显漏洞。
营销误导争议:原告律师当庭播放马斯克2016年公开声明——“Autopilot能探测任何物体,包括外星飞船”,并展示特斯拉精心制作的演示视频,证明公司刻意夸大系统能力。这种宣传导致驾驶员产生“系统比人类更可靠”的错误认知,构成致命的安全误导。
2亿惩罚性赔偿的司法深意
此次判决中最具震慑力的是2亿美元惩罚性赔偿,远超特斯拉承担的补偿性赔偿金额。这种设计体现了司法体系对企业的警示逻辑:
惩戒隐瞒证据行为:特斯拉曾声称关键事故数据“不存在”,却在原告聘请的鉴证专家发掘下被迫承认数据存在,暴露企业诚信危机
遏制过度宣传:法院明确传递信号——车企不能以“技术创新”为名将公共道路变为测试场,更不可用模糊话术规避安全责任
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4.7:1的比例,彰显陪审团对特斯拉商业行为的严厉否定。
特斯拉的反击与行业震动
裁决公布后,特斯拉立即启动上诉程序,其声明直指核心争议点:“2019年至今没有任何车辆能预防此类事故。驾驶员自事发首日便承认责任,此案不过是律师编造故事嫁祸车辆”。公司坚持技术边界——Autopilot仅为L2级辅助系统,驾驶员必须时刻监控。
然而市场已用脚投票:
判决当日股价下跌1.8%
2025年内累计跌幅达25%
更深远的冲击波正扫向马斯克的战略腹地——刚刚在奥斯汀试运营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当基础辅助驾驶系统被判担责,完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之路势必面临更严苛的司法审视。美国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数据显示,Autopilot已关联至少58起致命事故,另有467起事故正在调查。
重划责任边界的行业拐点
这场诉讼的特殊性在于它突破了车企的技术免责护城河。此前十余起类似案件多以和解或驳回告终,而此次原告律师通过数据鉴证突破特斯拉的信息壁垒,首次在法庭完整还原Autopilot系统在真实场景中的失效过程。
全球监管态势随之收紧:加州已拒绝特斯拉Robotaxi测试许可,NHTSA对Autopilot的两轮调查仍在推进。正如法律专家预测,此案将“开启诉讼洪流”,迫使车企重新权衡三个安全维度:技术宣传的边界、驾驶监控的强度(如红外线分心检测)、以及适用场景的强制限制。
星光照耀的公路上,娜伊贝尔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2岁;而迪伦带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伤痕继续人生。2.43亿美元的判决数字创造了历史,但其真正价值在于为自动驾驶时代确立一条铁律:当企业将公共道路变为技术试验场,每一份被夸大的宣传文案,都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责任凭证。特斯拉的上诉拉锯战刚刚开始,但判决书上的墨迹已永久改写了科技创新与生命安全的天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