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售价只有12.98万,配备智能阻尼系统和长续航,性价比在家用电动车中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

一辆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价格已来到了12.98万,刚摘掉新车的标签,放在家用电动车阵营里,算是个亲民货了吧。但你这价格还得先甄别一下:入门款10.98万,贵了两万的云辇型,实际上多出的配置和技术,值不值得这些钱?我带你掰扯掰扯。

我最近的感受是,很多人买车其实在意的,除了品牌和造型,更多是能用多久开起来舒服不舒服。对比两款车挺直白的:假设某款同价位的纯电车,续航能力差不多,但是配置上差一些,比如没有云辇-C智能阻尼系统;或者操控感稍微差点。副驾驶的朋友还会忍不住说:你那车能不能调个悬架,把颠簸减减?这让我觉得,有没有一个智能化的悬架调节,成为了性价比的关键点。

估计秦L EV的续航在470到545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区间,官方说法都还体感良好。但我问,现实中用的续航,多半比官方少10%甚至15%——毕竟阴天、空调、堵车、载人载货,一调侃也会掉个百十公里左右。驾驶的细节也透露出,电耗估算在11千瓦时/百公里上下(样本也有限),但实测16.5的数字,说白了就是——这车不是极端节能款。

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售价只有12.98万,配备智能阻尼系统和长续航,性价比在家用电动车中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看车内空间的照片。不得不说,这家用车的空间设计,还是挺有料的。轴距长达2米82,比秦L DM-i还长了点,座椅空间宽敞,总之对老家用家庭场景很友好。难怪有人说,虽短了110毫米,但空间还反而变大了,可能是因为车宽比例更合理,腰线流畅。

其实我一直在想,同价竞争的概念:有朋友问我,你觉得这车怎么样?其实我心里也犹豫,它的底盘调校会不会比同级其他品牌车差?比亚迪调了智能阻尼系统,我猜测:这应该和车身的运动感或者平顺性有关。就好像调节座椅的弹簧,硬一点支撑稳点,软一点舒服点,但调得太硬,又会让人觉得像在大海捞针。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智能阻尼系统到底是不是必要的?我其实抱个怀疑。毕竟,家用车用的多是平顺性和静谧感,谁会天天调悬架?除非你是喜欢调节的那类爱好者,但大部分家庭可能更关注基本的舒适度。说到这点,内饰也挺标准的,没有什么特别年轻的设计元素,我在想:是不是比亚迪未来愿意在年轻化上下点工夫呢?还是说,安全配置像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天神之眼-C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的亮点。

我一边想一边回想这车的细节:外观不错,比例协调,但中间的塑料装饰条给人廉价感——是不是为了省成本?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零件采购上压缩了成本,才让价格可以在两万以内?(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供应链的博弈,经常就是你情我愿的勾心斗角。我觉得,别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那么火,但它们大部分的利润点,也不是来自于车型的高毛利,而是通过规模和技术自家掌控的拿高端技术的钱。

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售价只有12.98万,配备智能阻尼系统和长续航,性价比在家用电动车中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有驾

你会不会被智能阻尼或者别的配置吸引?我其实很嫌麻烦,调节这种东西对我来说就是加一层复杂度。但问题是,在12万多的价位,你能得到什么?一个长续航,一个看得见的安全配置,和不断在升级技术体系上的品牌认知好处,还是挺值的。

我还在幻想:要是真的用了智能阻尼系统,车身在弯道时会不会更贴地,开起来更利索?又或者,越用越惯之后,觉得没有这个系统还坐不住。这种惯建立其实挺微妙的,不像后悬挂调节那么直观,可能要用个几千公里才感觉到差别。

还有个隐忧,是不是这系统(暂且叫它云辇-C)出了问题,修起来会不会很麻烦?比如更换传感器、调试这些,得拆半天,得找专人。比亚迪的配件、维修网点还是相对成熟,但还没有普及到每个角落。这个价格区间的车,维修保养的实操体验,也不能忽视。

我问自己:这车还能不能算有竞争力?我觉得,取决于你对性价比的理解。续航直接决定使用场景,配置决定能不能放心开,操控和舒适决定开起来是不是开心。

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售价只有12.98万,配备智能阻尼系统和长续航,性价比在家用电动车中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有驾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没怎么考虑这个智能阻尼系统的未来表现。它会不会用了几年就像当年那些车身稳定系统一样,成了刚需?还是会被时间淘汰掉?这段想法其实挺没头绪的,可能我还需再观察观察。

在思考这些的我心里也在盘算:家用车,最关键还是实际体验。车辆的静谧性、视野、操作惯,当然还要看有没有什么隐藏功能。你有没有觉得,买个车除了标配、续航,其实手感上才最真实?很多配置都可以山寨过去,但开车的感觉才是能一直陪你的东西。

如果你问我:你会推荐这个车吗?我想,倒不如说——你喜欢把未来科技当作买车的最大亮点,还是更偏向实用,省心,会决定你的选择。有人觉得,价钱里面藏着很多潜在的价值,比如云辇-C这样的,或许就是提前投资下一阶段的智能驾驶体验。

我们也许可以做个临场小计算:一辆电动车,百公里电费(大概用家庭用电,0.5元/千瓦时左右)大约8元—9元,而油车成本一天一次加油,总花费要高出不少(假设7元/升,油耗10升/百公里,百公里油费70元,算一下大概一年跑2万公里,油费就是14k)。这只是粗略估算,实际还要看车主怎么用。

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售价只有12.98万,配备智能阻尼系统和长续航,性价比在家用电动车中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有驾

这让我不禁想:难道买车,终究还是个惯問題?我有个朋友,曾说:买家用车,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省事儿。我虽然觉得他有点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这个车的按钮布置,或许还会让我觉得很普通。我刚才翻相册时,看到一个细节——其实这个车的门把手,有点塑料感太强,可能质量上还可以再提升点。这在我看来,还影响到整体质感。

其实想来,开这车的感觉,是不是就像穿了一件舒适的平常衣——没有惊喜,但用着安心。只是,也有人可能更喜欢亮一点的,拼个科技范。

哎,我还真不知道,把这种牌子和价格结合在一起,谁才是真正的买家的理想选择。但我相信,很多家庭,还是会被这长续航+配置的组合吸引。毕竟家用车,长远看,最怕的还是用时短、耐用差。这个问题,又不得不问问自己了。

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售价只有12.98万,配备智能阻尼系统和长续航,性价比在家用电动车中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有驾

你会怎么想?是不是也觉得,有些配置,虽然听起来很牛,但真用起来,你会觉得没必要花那么多钱追求面子?

(这段还没想好到底怎么收尾,但我知道,买车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看你怎么用它,直到它变成你的日常主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